新闻多一度|钟南山回应“腿脚不便”传闻 痛风这些误区你知道吗?

2024-07-18 21:39:36 - 新京报

近日,网络上关于钟南山院士病重传闻引发关注。据南方日报报道,钟南山表示,自己目前患有痛风,已经20余天还未康复,脚踝等部位发生感染,因此无法下地正常行走。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以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晶体的沉淀和组织沉积为特征。关于痛风,你真的了解吗?

误区一

痛风“重男轻女”,女性不会得痛风?

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痛风更偏爱男性,男女患者比例大概是15:1。在35-79岁成年人中,高尿酸血症标准化患病率为13.5%,与女性相比,男性患病率更高,达17.3%。

痛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高尿酸血症,而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通路,雌激素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绝经前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量较大,血液中雌激素水平较高,可以促进肾脏对尿酸的排出,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应的,男性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以雄激素为主,由于雄激素会减少尿酸从肾小管的排泄,因此,男性血浆中尿酸水平比绝经前同年龄女性相对较高。

痛风“重男轻女”并不意味着女性就可以忽视痛风的风险,对待痛风的风险不能疏忽大意,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患病概率和男性相差无几。所以女性在面对痛风时应和男性一样,需要管住嘴、迈开腿、多喝水。

误区二

尿酸高早晚会得痛风?

首先要明白一件事,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同种疾病不同阶段的两个名字。

《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有约1.77亿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近60%为18—35岁的年轻人。高尿酸成为继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第四高”。

高尿酸血症主要是指在正常饮食条件下,不在同一天测两次尿酸均大于420微摩尔/升。过去,女性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是尿酸超过360微摩尔/升。现在,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都是420微摩尔/升。

由于尿酸水平长期高于正常值,尿酸盐结晶沉积在人体的关节处,刺激关节形成无菌性关节炎,则为痛风。

新闻多一度|钟南山回应“腿脚不便”传闻 痛风这些误区你知道吗?

尿酸水平高一定会引发痛风吗?答案是未必。有些人长期尿酸水平高,但并没有痛风发作。而有些人痛风发作时,尿酸水平仍然在正常范围内。

发现尿酸高后,应及时咨询风湿免疫科医生,找寻高尿酸发生的原因、评估病情。通常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足以控制大多数血尿酸增高,只有少部分人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

误区三

高尿酸是吃出来的?

饮食对尿酸的影响有多大?2018年《英国医学期刊》刊登的一项综述显示:答案可能不足5%。

研究对象是16760名欧洲成年人,他们没有肾病或痛风,饮食热量适中。相比之下,基因影响男性23.9%的血尿酸变化,女性更高,为40.3%。

虽然说尿酸高、痛风与饮食关系密切,但这两者并非都是吃出来的。尿酸由嘌呤代谢转化而来,而嘌呤有两个来源:自身合成,占到了80%;从食物中消化吸收而来,占20%。

不论饮食摄入,还是自身合成,体内的嘌呤都要经过肝脏代谢变成尿酸,再通过肾脏经尿液、肠道经粪便排出体外。

尿酸高不能全归于“吃出来的”,内源性代谢紊乱是更重要的原因,如遗传、高血压或肾脏病使尿酸排泄不足等。

哪些食物嘌呤高?请看以下清单↓↓↓

新闻多一度|钟南山回应“腿脚不便”传闻 痛风这些误区你知道吗?

误区四

痛风偏爱广东人,只有“阿公”才会得?

广东省是众所周知的“痛风大省”,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广东省痛风患者人数居于全国首位。广东地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痛风发病率为3%,尿酸超标者达10%以上,平均每100个人中有1个痛风患者。

痛风“偏爱”广东人,这与广东人爱喝老火汤、常吃动物内脏和海鲜等饮食习惯很有关系。这些饮食习惯会带来高嘌呤,经常食用会导致尿酸浓度增高。

此外,痛风并非中年人专属,“00后”已开始痛风。《2024版广东省体检人群抽样健康报告》显示,广东省男性体检人群各年龄段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值得注意的是,尿酸增高检出率与年龄成反比,20岁-39岁广东男性每10人中超过4人存在尿酸增高。这届广东00后男性已经提前患上了传统观念里“阿公”才会得的病。

误区五

长期喝苏打水可以防治高尿酸和痛风?

碳酸氢钠在一定程度上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但是市售的苏打水碳酸氢钠含量很少,难以达到“降尿酸”的功效。此外,长期服用碳酸氢钠片也难以达到降尿酸药物的效果,还会导致钠摄入过高,增加罹患高血压病的风险。因此,不推荐长期服用碳酸氢钠预防痛风。

此外,含糖饮料会诱发痛风发作,罪魁祸首是果糖。果糖在体内代谢过程会产生大量嘌呤,导致尿酸升高。

由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在心、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应当足量饮水,每天建议2000-3000mL。尽量维持每天尿量大于2000mL。优先选用白水,也可饮用柠檬水、淡茶、无糖咖啡及苏打水,但应避免过量饮用浓茶、浓咖啡等,避免饮用生冷饮品。

资料来源国家卫健委、中华风湿病学会、健康广东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健康时报等

编辑马浩歌

校对李立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