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人民医院病理医生蒋炜杰:提供患者的确定性诊断,被称为“医生的医生”
马芳封面新闻记者陈远扬
如果患者身体长出一个肿块,如何判断是炎症性疾病还是肿瘤性疾病?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当患者经过医生初诊、各种检验和影像检查后,仍难以做出明确诊断时,就需要病理科给出确定性诊断,帮助医生完成疾病诊断。
不需要直接与病人接触,但能提供患者的确定性诊断,病理科医生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
在四川成都简阳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大楼,顺着扶梯到达三楼,左边是手术室,右边便是病理科,这样的位置正是说明了这两个科室特殊的关系。
8月19日,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近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简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蒋炜杰,听他讲述一名病理医生的故事。
“医生的医生”
与蒋炜杰见面时,他正在显微镜旁查看当天的检测标本。这是一块刚从手术室送来的术中冰冻切片,他双手握住镜头调整间距,指尖拨动着显微镜的倍数按钮。
病理诊断中。
“通常我们接到的术中冰冻切片,是将手术室内切除的组织,经过取材、切片、染色等一系列步骤后的标本,我们需在30分钟内给出明确的诊断结论,在这段时间病人躺在手术台上等待我们的检测结果。”蒋炜杰将诊断结果手写在诊断书上,并通过电脑输入到系统中另一端,手术室的医生根据电脑上显示出的诊断结论进行下一步操作。
“我们的功能与检验科有些类似,但病理科更侧重于诊断,病理医生给出的诊断报告不是对于显微镜下细胞形态的简单描述,而是根据病理结果所得出的诊断结论。”蒋炜杰指出,病理科拥有技术员和病理医师两类人员,其中,技术员的工作职责是将各种标本制成供病理医师观看的切片,病理医师则负责阅读切片,并作出诊断。目前,科室可以做常规病理检查、细胞学检查、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等,“像手术这种要求快的,半小时就要出结果,常规外检有些就需要2-5天左右。”
查看染色机运行状态。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的机体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正因如此,病理学一直被视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而病理科医生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
“我们这个专业主要跟外科系统医生打交道更多,主要为临床提供疾病治疗、预后评估的准确依据。”蒋炜杰解释说。
对每一份报告负责,严谨要永远放在第一
2006年,从当时的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毕业后,蒋炜杰就来到了简阳市人民医院,一直在病理科工作。
“在旁人看来,这份工作有些枯燥,对我来说,显微镜下的组织切片呈现了万千世界。”蒋炜杰说,他工作的日常就是从早上8点一直到下午6点,对着显微镜检测送来的组织切片,有时还会忙到半夜12点。
核对患者切片。
十余年的工作经历,让蒋炜杰更加明确,要对每一份报告负责,“严谨要永远放在第一。”
一名10几岁的小男孩持续腿痛2个月,通过检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是一例骨肉瘤,及时高位截肢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一位50岁左右的妇女怀疑患有乳腺恶性肿瘤,原本要做乳腺全切术及腋下淋巴结清除术,预计后续还要进行化疗和靶向药的治疗,对身体影响极大,通过术中冰冻切片发现不需要全切,经过治疗包块已经全部消失,目前正在定时随访,做好定期体检......
一系列成功案例的背后,与蒋炜杰等病理医生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经验积累等高度相关。“首先你得大量阅片,形成图像视觉记忆,再加上临床诊断,排除这个部位常见的一些疾病,形成一套完成诊断和间接诊断的完整思路。”
除了显微镜外,蒋炜杰还会定期阅读各个系统的医学书籍,“大约每5年时间,世界卫生组织会对各个系统的病理诊断指南有一次更新,要求我们必须定期阅读,否则诊断将与时代脱节。”蒋炜杰认为,如今的病理科不再是对着组织切片检测,而是要深究病情,掌握各个科室、各个器官最新的病变表现形态,不断刷新知识库,达到精准医学的效果。
核对患者蜡块。
截至2023年,出自蒋炜杰之手的术中冰冻切片结论就达到了2200余例,而这双手也是从病理科的取材室开始,从清洗切除组织、取材、染色、切片一步步地锤炼,成就了如今这双操作显微镜的手,这双为无数患者得出精准治疗依据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