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博士说信托】当公募基金反超银行理财,我们看到什么?

2023-08-18 17:50:19 - 中信信托

2023年8月8日,《中国证券报》刊发《公募规模首超银行理财折射居民财富结构变迁》,截至2023年6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公募基金总规模为27.69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实现历史性首次超越。

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变化,带来了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格局的变化,变化源于什么,又说明什么?

/

/

回顾行业发展历史

看资产管理行业格局更迭

资产管理行业格局会随着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投资者偏好等多维度不断更迭。

在行业萌芽期(1998年-2008年),公募基金得益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表现为“一家独大”。1998年3月,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的设立为起点,到2003年中国银行推出外币理财产品“汇聚宝”,再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国资产管理的行业格局基本形成。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股票型基金与偏股混合型基金规模约为2.59万亿,占资产管理行业8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投资者开始改变传统个人投资理念。2011年,央行连续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资金头寸紧张的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存款渠道不如四大行和城商行,通过扩大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以较高的收益率吸引资金流入。银行理财产品竞相发行,带来了部分存款资金不停“搬家”,在不同理财产品中腾挪,寻求更高的收益率。在这样背景下,银行理财成为资产管理第一大行业,公募基金受制于资本市场不完善、不稳定,增长态势逐渐放缓。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由53.9万亿元增长到114.4万亿元,增长1.12倍。期间,居民的存款余额也大幅增长,从2012年的41.1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02.5万亿元,增长1.46倍。同时,资产管理行业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放松管制、放宽限制、防控风险”的政策环境,传统的分业经营壁垒逐渐被打破,资产管理行业表现出百花齐放。

据wind数据显示,从2012年底到2021年底,资产管理行业从26万亿元,增长至130万亿元,增长了4倍;银行理财从6.7万亿元,增长至29万亿元;公募基金从2.8万亿元,增长至25.56万亿元,成为第二大资管行业;信托公司从7.47万亿元,增长至20.55万亿元,从位列行业第二,下降至行业第四;保险资管从6.85万亿元,增长至23.23万亿元(2021年末,保险资管产品的余额为3.20万亿元,其中既有保险资金,也有保险业外的资金);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从1.9万亿元,增长到8.24万亿元;私募基金自2013年纳入证监会监管,截至2021年底,基金管理规模为19.76万亿元。

/

/

资管新规出台

资产管理行业格局重塑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原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外汇局共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从“全面覆盖、统一规制”出发,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转变原有的粗放野蛮行业发展方式,解决资产管理行业前期爆发的诸多问题,如刚性兑付、期限错配、杠杆放大风险等。由此,资产管理行业有了新格局。

1.公募基金公司优势明显,规模持续增加。一是发展历史早,已确立了专注资产管理的行业定位,建立了完善的内外部规则体系,运行规范透明,是资产管理行业中优等生;二是具有强大的投资管理能力,投资标的以标准化证券为主,已形成全面的研究、投资、交易的分工体系,研究体系中又覆盖宏观、策略、行业与企业等,覆盖了几乎全部证券品种,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梯队,还可以采购券商的投资研究服务进行补充;三是具有良好的投资者教育,已积累了一批接受风险自负原则的群体,基本没有刚性兑付等历史包袱。

2.资管产品投向趋同,投研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从投向看,由于各类金融机构“术业有专攻”,有不同的擅长领域,银行理财以债券、非标为主,公募基金覆盖全市场证券品种,证券公司以股票、债券等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为主,信托公司以从事非标债权为主。2018年后,各类资管的投向趋同,大致都包括债券、非标、股票等,考验的是团队投研能力,公司运营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一直以来,公募基金已形成了多维度的投研体系,银行理财较难短时期建立完善投研体系。

3.投资者偏好变化。一是投资者风险偏好仍处于低位。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固定收益存续规模24万亿,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5%;公募固收基金总规模达到8.89万亿,环比增幅为8%。其中,主动纯债型基金总规模相较一季度环比增加9%。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缩水,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提升,公募固收类基金规模份额双增,都反映出投资者对投资收益安全性要求提高。二是投资者机构选择策略发生改变。资管新规全面落地,银行理财商业模式正在重建,产品打破刚兑,采用净值化管理。2022年,理财产品表现不佳,多单R2(低风险)产品跌破净值,带来了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收益预期和产品实际表现之间差距的矛盾。结果是,投资者在同样的风险承担前提下,倾向选择预期收益更高的资管产品。三是投资者偏好两级分化,对产品多样性要求高。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风险偏好R1和R5产品数量增多,中等风险偏好产品相对减少。公募基金相较银行理财,产品种类更丰富,可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投资范围更广泛。

/

/

行业竞争加剧

差异化竞合发展成为方向

在“大资管”背景下,各类资管机构在资金端、投研能力、客户资源、销售端、资产端、产品发行、业务协同等方面各具优劣。在展业领域中,既有重叠竞争,又有互补合作。在未来较长时期,这种竞合关系会成为大资管行业格局。

公募基金:发挥投研能力、人员结构等优势,做好资管产品提供商。截至2022年6月末,银行理财配置公募基金产品1.27万亿元(不含专户资管计划),规模为2019年末的2.4倍,其中固收类、混合类产品分别配置0.84万亿元、0.39万亿元。同时,在产品销售、客户资源等,加强与银行、券商等建立合作关系。

银行理财:发挥银行整体优势,协同投资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做好渠道服务商,借助公募基金和基金专户,开展固收、权益类投资。

信托公司:依托信托账户,弥补大型金融机构在客户服务中的空白,做好大型金融机构综合服务商;通过自身投研能力,或和优质私募等机构合作,提供多元金融产品;通过资产服务信托,为个人客户提供养老、传承、保障等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养老、资产证券化、风险处置等服务。

伴随着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壮大,不同资产管理机构同台竞技,行业格局必将随着发展不断变化。

特别声明:文章为作者工作学习思考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单位或机构观点,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作者或咨询专业机构。

【周博士说信托】当公募基金反超银行理财,我们看到什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