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傅雷家书》《干校六记》是如何诞生的,走近他“为书籍的一生”

2023-08-18 19:35:18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随想录》《傅雷家书》《干校六记》是如何诞生的,走近他“为书籍的一生”

范用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力深远的出版家,历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等职,策划出版《西行漫记》《随想录》《傅雷家书》《干校六记》及《读书》《新华文摘》等众多重要书籍与刊物。他15岁入读书生活出版社做练习生,于腥风血雨中开启出版生涯,自此一生读书、编书、出书、设计书,写书、推广书。

今年是范用诞辰100周年,出版家汪家明撰写的传记作品《范用:为书籍的一生》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8月18日上海书展期间,作为分会场活动之一,以“今天,我们如何纪念范用”为题的对谈活动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举办。与会者感慨,今天的出版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与挑战,阅读这本书,既为“温故”,更为“知新”。

《随想录》《傅雷家书》《干校六记》是如何诞生的,走近他“为书籍的一生”

《范用:为书籍的一生》以“书”为线索,呈现范用一生的出版风貌,书中披露了《读书》《新华文摘》等刊物的创办历程,《西行漫记》《随想录》《傅雷家书》《干校六记》等图书的诞生始末,也讲述了范用与李公朴、陈白尘、田家英、启功、王世襄、罗孚、丁聪等师友的交往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初,范用出版了俄罗斯出版家绥青的传记,并给这本书取名“为书籍的一生”。这六个字,也是他自己的心灵写照。这个镇江“洋浮桥”边长大的男孩,从小就在家对门的印刷铺子里玩,识得字后就总往书店跑,他是真正热爱书籍才投身出版这一行的。

也是因着对书共同的热爱,汪家明与范用成为忘年交,为写这部传记,他查阅了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所存与范用有关的书稿档案,收集大量详细具体的史料,同时参考了众多友人的缅怀文章,在编辑范用收藏的1800多封书信时,更是见到许多珍贵资料。

《随想录》《傅雷家书》《干校六记》是如何诞生的,走近他“为书籍的一生”

书中写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改革开放还在“序曲”阶段,范用就主持出版了三联书店版《西行漫记》,经历了与斯诺夫人的辗转沟通、编辑方案的反复斟酌,尽可能保留这部经典译著的历史原貌;而这一出版愿望的源头,可追溯至十几岁时他用半个月工资购入,几十年来视若珍宝的复社1938年初版《西行漫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傅雷家书》的问世,也是源于范用偶然间得知有一批傅雷与傅聪的家书留存。范用曾说,“我们做出版工作的有一种责任:看到好的稿子,就应该想办法让更多人看”。

1980年,杨绛曾为《干校六记》出版事宜给范用写信,行文中透出急切之情。范用很重视这部书稿。在上书相关领导的报告中,范用写到:“我曾设想三联可以出版一些纪实的作品。这类作品,并非历史,但是当事者的实录,也可看作‘历史的证言’或‘历史的侧记’。”

范用设计的书,讲究内容和形式的融洽,讲究书卷气,讲究朴素高雅。“不看书稿,是设计不好封面的。”“书籍要整体设计,不仅封面,包括护封、扉页、书脊、底封,乃至版式、标题、尾花,都要通盘考虑。”这两句话,大致概括了范用的设计理念。《范用:为书籍的一生》专章介绍范用的设计作品与意趣。

“范先生倔强、固执,有时还有点怪脾气,但他真实、真诚,至情至性,为书籍无求无悔奉献一生,对读者、作者亲切细致,全心全意。他是一个难得的纯粹的出版人。”汪家明说,希望《范用:为书籍的一生》能让读者走入范用先生的人生场域,思考自己的人生与道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