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专利盒”落地,税率16.5%降至5%

2024-08-18 15:13:06 - 财经网

来源|《财经》杂志 作者|《财经》特派香港记者焦建 编辑|苏琦 

过去十年中,由当地创新者提交的专利申请只占总量的不足2%。但专利密集型行业为何仍是中国香港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政策历经预热及推进实施一年有余后,以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近日在宪报刊登《2024年税务(修订)(知识产权收入的税务宽减)条例》(下称《修订条例》)为标志,当地“专利盒”税务优惠已正式生效。

相关政策框架以修订《税务条例》(第112章)的形式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对通过研发活动而创造的具(符合)资格知识产权,为其源自中国香港所得的利润提供税务宽减(可在世界不同地方取得注册)。特惠税率定为5%,大幅低于当地现行的一般利得税税率,即16.5%。

所谓专利盒税务优惠,其实是作为一项与知识产权收入有关的特殊税收制度,也被称为PatentBox或InnovationBox等。在中国香港语境中,据前述《修订条例》定义,目前具体涉及专利、植物品种权利和存在于软件中的版权。

据一项相关权威统计显示:虽近年来持续推出支持创新发展的措施,但过去十年中,真正由中国香港当地创新者提交的专利申请,仍只占相关申请总量中的不足2%。

前述一系列政策落地实施,则一方面与中国香港希望促进相关研发活动开发的知识产权投入实用及进行商业化有关。与其相比,新加坡从2018年起就实施类似专利盒机制,降低专利产生收入的利得税。但其税率是从17%下调5%或10%,具体税率要取决于全年相关业务开支的总额。

香港“专利盒”落地,税率16.5%降至5%

与全球其他一些地区或国家相比,中国香港特区“专利盒”税务优惠涵盖范围较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可增强吸引力、推动当地科技创新。图为香港创新企业集聚的沙田科学园。摄/焦建

对相关税务条例进行修订后,为实施专利盒制度,中国香港特区目前的政策框架共涉及五个重点范畴。除前述资格定义等内容,还包括知识产权须由纳税人自行研发(若研发过程涉及收购其他知识产权,又或外包部分研发活动,可享有特惠税率的利润额度可能会按比例减少)。企业要得到优惠,要为其发明或新植物品种取得当地注册。

另一方面,与全球其他一些地区或国家相比,中国香港特区界定合资格知识产权收入的涵盖范围较广,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可增强其吸引力。这源于知识产权的收入对香港利得税的影响属于难点,因其需要综合考虑多项因素来进行判断,例如研发地、IP授权的谈判和签署地等。

在此之前,如被判定为离岸知识产权收入,可免予征收香港利得税。为应对欧盟于2021年下半年将中国香港列入税务不合作灰名单,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此前已修订了其海外所得免税制度(FSIEregime)。但按照2023年1月FSIE生效后的新规定,即使是离岸的知识产权收入,也有较大概率需要在香港缴纳利得税。

对此进行应对,其实也是专利盒制度在中国香港加速落地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相关工作也意味着其正在打造抓手,将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对其筹划落地,即凭借金融、法律、税务等优势,建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借助实施专利盒税务优惠鼓励企业进行更多研发活动和推动知识产权贸易,巩固香港作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的竞争力。”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发言人在点评《修订条例》时称。

从8月初开始,与专利盒制度落地相关的内容,也成为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在进行推广活动时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年来,香港大力促进知识贸易的政策还包括加强相关支援服务、打造贸易平台、提供政策支持,以及与海内外的知识产权相关方合作等。

事实上,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科技型企业向外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香港在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律等方面的传统优势,也正日益受到重视。

在此方面,以科技成果及商标保护等内容为例,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香港服务供应商可为中国内地提供专利代理和商标代理服务;后续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则进一步充实CEPA合作规定,推动知识产权运用、保护、贸易和人才培育等领域合作。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合作与探索,据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2023年底发布的相关数据: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在2019年至2021年对当地生产总值的贡献平均达8779亿港元(即32.7%),同时创造了109万个职位,雇员数目占全港总就业人数的29.1%。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