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成功,中国商业航天提速

2024-09-18 07:37:24 - 环球时报

“朱雀”成功,中国商业航天提速

张宝鑫

9月11日午间,我国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VTVL-1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了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本次任务是国内首次实现垂直起降返回火箭空中二次点火、跨音速大动压环境下“栅格舵-冷气姿控-发动机”联合制导控制以及高空风实时风修技术工程化应用等技术验证。经历“上升-发动机关机-无动力滑行-发动机空中二次起动-软着陆”的过程,朱雀三号的各项指标均满足预期设计。

通过这次试验,包括高精度垂直回收制导控制、着陆缓冲机构、地面一体化测发控系统等一系列火箭回收的关键技术突破得到验证,这为后续开展更大规模的火箭回收试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朱雀三号有着更高效、更清洁、更实惠的应用前景,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上迈出重要一步。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不仅能够大幅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效率,还有助于中国在未来太空探索、星座建设等方面占据有利位置。更低的发射成本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商业航天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打破外国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并为通信、导航等一系列与卫星相关前沿产业带来更好的前景。

按照目前的规划,到2035年,中国运载火箭将实现完全重复使用。这意味着,中国运载火箭重复使用不仅要在技术上不断精进并成熟,而且在实际应用层面也将成为中国航天发射活动的常态,极大地促进航天活动的成本效益和可持续性。

我国商业航天起步于2015年。所谓“商业航天”,是指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最早出现于21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航天业面临发展停滞、发射费用高涨的局面。在美国政府的引导下,一批私营公司进入航天业,其中以2002年创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绩最为突出。2023年美国共发射火箭116次,其中98次都来自SpaceX,发射质量1195吨,占全球发射总量的80%;发射卫星数量2514颗,占全球的87%。商业航天为传统航天业注入了创新与活力。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力推行“互联网+航天”理念,商业航天产业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不到十年时间,依靠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市场需求驱动,我国商业航天行业已经初具雏形。数十个商业航天项目相继问世,包括遥感、通信、导航增强、气象、新技术示范等诸多应用。而在制造方面,从火箭和卫星研发制造,到地面站和终端设备制造、测运控服务卫星应用,航天业涵盖了装备、材料、芯片、软件、设计、导航、工程等多个细分领域,属于最典型的技术密集、创新驱动、高附加值行业,有极长的产业链条。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民营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积极参与到商业航天的配套产业建设中,成为处于行业核心地位的国企上市公司以外的有力补充。

目前,我国商业航天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需要政府、金融资本、航天企业和产业方的共同努力,有序推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工业体系高效且全面,商业空间潜力巨大。朱雀三号的阶段性成功将激励更多中国民营企业投身航天领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加速形成完整的商业航天生态系统。这不仅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带动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未来世界航天版图中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完全可以预见。我国的航天技术和经验将为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也将成为全球商业航天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推动商业航天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作者是中国航空工业影像中心策划总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