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上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如何建成的?

2024-09-18 10:11:00 - 新疆网

核心提示:在巍峨的昆仑山脉,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还能建成国内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那么,这座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是如何建成的?全媒体记者专访了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负责人严建昌。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江斌伟)在巍峨的昆仑山脉,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还能建成国内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那么,这座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是如何建成的?全媒体记者专访了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负责人严建昌。

记者:此次建站克服了哪些困难?有哪些创新?

严建昌:在昆仑山顶建站“难于上青天”。首要任务是克服复杂地形与极端气候。

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在生态敏感地区进行建设,必须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最小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往往需要创新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以减少土地扰动、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损失。

技术与工艺创新方面。需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比如耐候性强的建筑材料等。

另外,平台建设项目涉及新疆气象局、新疆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创新研究院、和田地区行署、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田地区气象局、民丰县气象局、佐格微系统(杭州)有限公司与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多个专业领域和众多参建单位,协调各方资源,确保跨学科团队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是一大挑战。

记者: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如何进行监测和应用?

严建昌: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的监测方式较多,主要包括多要素地面气象监测、无人机高空探测系统、云冰微物理研究、气溶胶激光雷达探测、高清视频成像和北斗通讯系统等。

应用方式也比较灵活,主要有人工增雨(雪)作业优化、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气候变化研究、灾害预警与减轻、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示范与推广、国内合作与交流、政策制定支持和应急响应与救援等。如人工增雨(雪)作业优化,是根据监测数据,精确判断云层类型、含水量、过冷水含量等,指导飞机或地面火箭发射催化剂,有效增加降水,补充地面水资源。

应急响应与救援,可以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如干旱、暴雪等,平台可以迅速提供周边区域的实时气象信息,支持紧急救援行动的决策,提高救援效率。

记者: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的后期如何维护?

严建昌:这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过程,由于平台位于高海拔极端环境,定期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巡检至关重要。此外,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备件更换与升级、能源供应保障、数据质量管理、环境适应性改进、培训与管理和安全与环境保护等缺一不可,确保所有设备安全运行。

记者:为何一定要选在中昆仑山地区建设云水资源观测系统平台?

严建昌:在中昆仑山地区建设云水资源观测系统平台,云水资源丰富是最大优势。中昆仑山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常有丰富的云水资源。通过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可以有效利用这些云水资源,增加降水,缓解新疆尤其是和田地区等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据测算,新疆上空年水汽总量超过23000亿吨,仅形成2600多亿吨降水,水汽转化为降水的转化率约为11.3%,低于西北地区(15.4%)和全国(34%)平均水平,人工增雨(雪)潜力巨大。

战略位置重要。昆仑山脉位于中国西部,是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生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昆仑山建设观测平台,有助于掌握第一手云水资源数据,为整个新疆乃至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调配提供科学依据。

科研价值显著。该区域的高海拔和复杂地形为研究云物理过程、气候变化以及极端天气事件提供了独特而宝贵的自然实验室。

填补气象监测空白。在此之前,中昆仑山脉的气象监测存在盲区,建设高海拔观测站弥补了这一空白,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于提前防范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此次项目的成功是新疆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标志性成果,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能够有效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农业灌溉、防灾减灾、生态恢复等,对实现区域乃至国家层面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战略意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