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彩行动】“万宁重现旧时景 数字架桥连古今”实践活动侧记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建筑大学测绘学院师生合作的“万宁重现旧时景数字架桥连古今”实践活动,是2024年“‘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古都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动计划引领下,北京文博机构和高校携手并进,共同肩负起保护文物的历史责任,充分发挥高校学科特色,积极推动大学生实践团参与到历史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在北京历史名城保护实践中滋养心灵、涵养情怀、蓄养文化,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古都保护、为文化传承谱写新的华章。
万宁沧桑“京”彩连线
万宁桥,这座静卧于北京中轴线与通惠河玉河交汇处的古桥,始建于元代,是北京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也是元大都、明清与当代北京城中轴线叠压关系的重要物证。700多年来,它不仅是连接京城南北的交通要道,更是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民族精神的文化地标。万宁桥有“北京中轴线第一桥”之称,它是大运河与中轴线交汇的地方,是大运河世界遗产点,也是中轴线世界遗产点。然而,岁月的流逝在这座古桥上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桥栏望板风化日益严重,镇水石兽也饱经风霜,局部已面目全非。这座饱经沧桑的古桥,亟需悉心呵护。
今年夏天,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北京市文物局指导,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建筑大学测绘学院合作的“万宁重现旧时景数字架桥连古今”实践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旨在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对万宁桥进行全面系统的数字化保护,最大限度地延续这一宝贵文化遗产。
精准保护数据架桥
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专业老师指导下,北京建筑大学测绘学院师生团队先后两次深入万宁桥开展数据采集工作。第一批次9位研究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手持SLAM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先进设备,以毫米级精度对桥体各部位进行了全方位扫描,获取了大量高清影像。大家通过使用光泽度仪、色差仪、含水率仪、里氏硬度计等仪器,对桥体和镇水兽表面的病害及物理性能进行了系统测量和分析,为文物的针对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二批次十几名同学再次来到万宁桥,对前期工作进行补充和完善。他们合理分工,有序开展各项工作,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影像采集、含水率测量、硬度测定、光泽度和色差分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获取了万宁桥更加全面、系统、精准的数据信息。这为后续万宁桥的部件化表达,分析不同时期的历史状态,研究其病害成因、制定科学保护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