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咨询师上马

2024-09-18 17:01:05 - 北京晚报

▌马冬昕著

学业咨询师上马

后来,我接受了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的邀请,经过一系列的专业训练,成为一名学业咨询师。

“咨询”是“听”和“说”交互的过程。

对我而言,“听”的训练并不难。我向来少言寡语,对内思考多,对外表达少,属于“大耳朵、小嘴巴”的典型。再加上我对来访同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感到好奇,所以总能安静而耐心地听下去,很少打断对方的叙述。

“说”的训练却不容易。我常常称之为“咨询师的语言”。我从“模仿”开始,先跟着资深的咨询师同行学“说话”。在某种场合下,人家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先依样画葫芦,有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然后与同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调整,从而延伸与推广。

直至今日,我都深深喜爱“咨询师的语言”。那些话,带着专业的印记,也带着个人的风格。后来,我的个案经验丰富了,咨询水平提高了,“专业的印记”与“个人的风格”反而越来越少、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基于每名来访同学的特点而做出的自然、真诚的回应。那些话,既传递关爱,又启迪思考,从而促进同学们的成长。

做学业咨询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我与来访同学促膝长谈,听到了他们的烦恼与纠结,也看到了他们的执着与努力。他们和曾经的我一样,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勇敢前行在追梦的道路上。我为之感动,并在内心深处,铭记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艰难与美好的时光。

值得一提的是,辅导员工作和学业咨询的经历,也成为我对内思考的素材。

我进一步明确了,“学术研究”是我的真爱。即使是做辅导员和学业咨询工作,我也喜欢带着“学术研究”的眼光,格物致知,试图提炼出其中的特点,再通过实践环节进行检验,看看能否类比、推理,从而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规律,以指导其后的工作。

这也给了我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的思路:做事情时,主动加入“学术研究”的成分,从而把原本不那么喜欢和擅长的部分,变得喜欢和擅长起来。

比如组织学生活动。每年12月,学校都会举办“一二·九”歌咏比赛,由各院系辅导员组织学生参加。轮到我所带的年级时,在此过程中,同学中间却出现这样的声音:“咱们系女生太少,再努力也很难评上奖。”“每周都要排练,太浪费时间了。”“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吗?”“唱唱歌就能传承‘一二·九’精神吗?”于是,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精心地组织了一次班会,带领同学们重温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学习“一二·九”精神,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讨论“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还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也讨论“当注定赢不了比赛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样的辩论,不仅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还促进了大家辩证而深入地展开思考,所谓“理越辩越明”。

做辅导员和学业咨询的过程中,我常与同学们探讨,大学生活会给大家带来哪些收获?总结起来有三点。

一是广博学识。这里有图书馆,历史悠久,馆藏丰富,书盈四壁,静心博览必大有所获。这里有各种课程、讲座、论坛,涉及诸多学科范畴,可充分满足好奇心与求知欲。这里更有大师云集、鸿儒荟萃,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使莘莘学子耳濡目染、如沐春风。

二是远见卓识。承担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可以锻炼综合素质,培养大局观念,提高沟通能力;参与学生社团、文体活动,可以彰显青春风采,丰富文化生活,发展兴趣爱好;开展科研训练、学术交流,可以融会贯通,豁然开朗,求得真知。

三是自我意识。大学校园里,朝气与梦想同在,动力和压力并存,这苦乐交织的学习生活会给年轻的心灵带来巨变,使其拥有更健全的人格和更自由的灵魂,与自己的内心达成和解,与外面的世界和谐共处。

愿每位同学都能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这将成为你一生的财富。(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