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前沿科技、打造中医药文化IP,政协常委献策北京“文旅+业态”融合

2024-09-18 22:40:29 - 北京商报

9月18日,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十一次会议,围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业态’融合,促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议题开展协商议政,提出“文旅+业态”亟须创新,要围绕“文旅+商业”“文旅+教育”“文旅+科技”等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

运用前沿科技、打造中医药文化IP,政协常委献策北京“文旅+业态”融合

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全国共有42个项目拟入选。其中,北京地区有8家获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但调研组认为还存在“文旅+业态”创新性应用场景缺乏,文旅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合程度亟待提升,“数据要素×文化旅游”赋能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

此前,北京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会同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联合民盟市委、民建市委、民进市委、农工党市委、致公党市委、九三学社市委、台盟市委等单位成立了联合调研组(以下简称“调研组”)。

会上,调研组建议,应积极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培育数字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推出现象级数字文旅体验重大项目,加快“元宇宙”创新平台和场景建设;充分挖掘北京创新文化的独特优势,利用好最新前沿的“黑科技”新产品,开发打造科技体验创新产品;联合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App推出北京数字旅游地图推广文旅新场景、新线路。

民建北京市委建议,应树立“人工智能+文旅”示范项目,促进首都文旅均衡发展。利用北京市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文旅资源双优势,采用“揭榜挂帅”形式激励文旅创新高质量均衡发展。

具体来看,民建北京市委建议,首先应当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游客流量预测和优化,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旅游推荐的同时向北京周边区域导流,减轻“冷热不均”问题。其次加速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建设。一方面,布局创新场景,鼓励具有文旅发展潜力的区域在科技赋能、挖掘展示文化魅力上做文章,实现新体验、新场景建设;另一方面,鼓励管理创新,引导热门旅游区域在提升科技赋能旅游运营管理方面下功夫,打造便捷、高效、安全的旅游环境。此外,还要创建有国际影响力的示范项目。挖掘文化深度、提升艺术创意美感、增强游客互动体验感受,创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文旅“地标”,打造向世界展示中国数字创新和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在“文旅+中医药”方面,北京市政协常委程凯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在“文旅+中医药”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已建设完成100家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覆盖16区,累计接待群众超过百万人次。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还联合评选了59家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推出13条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

在推动“文旅+中医药”深度融合上,程凯建议,要打造中医药文化IP,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根据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开发多元化中医药旅游产品,在北京礼物评选中设立中医药文化系列,融入现有旅游服务体系中展示和销售。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包括线上的社交媒体、旅游网站以及线下的旅游推介会等。鼓励北京健康科普专家,参与制作高质量的宣传资料,提高公众认知度。

此外,程凯还提议,要引导旅游投资基金,建立项目孵化机制。中医药文旅项目的设计实施,要由中医药产业主导逐渐转变为旅游企业主导,引导旅游投资基金,孵化中医药文旅项目。充分发挥国旅、中青旅等大型入境游企业了解国际市场需求的特质,打造中医药文旅的国际形象。

调研组认为,要依托丰富的中医药医疗机构、文博场馆,开发传统医药文化展示、药膳品尝、中医养生保健等具有北京特色的健康养生体验、疗养休闲旅游产品。依托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以中医药、康养、药食同源、医美等为特点的中医药旅游文化特色街区,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整合相关产业链资源,打造集科技研究、医疗服务、文化传承等于一身的特色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

北京商报记者关子辰牛清妍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