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乳企目前在中国发展得怎么样?

2023-10-28 09:22:15 - 市场资讯

转自:搞钱基地测评

文|食悟(ID:food-gnosis)

同样是聚焦中国市场,大环境下,国产乳企承压,那么,外资乳企生存现状如何?已经有很多读者粉丝在后台@食悟君,系统公正客观地解读一下这个话题。

好吧,我们不妨就以雀巢、达能、联合利华的最新三季报为例,通过这三家外资乳业巨头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外资乳企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发展现状。

一,前三季度雀巢、达能、联合利华全球业绩:

雀巢全球销售额688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约5586亿元),同比减少0.4%,汇率导致销售额减少7.4%,实际内部增长率为负0.6%。

达能10月26日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销售收入69.0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34.7亿元),同比增长6.2%(不知道给达能写财报稿的这个人的数学是谁教的,公开报道显示达能2022年第三季度销售收入73亿欧元,很显然达能2023年第三季度销售收入是下降了,降幅5.4%)。

联合利华今年第三季度营收152亿欧元(约1176.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

食悟点评:从雀巢前三季度和达能、联合利华第三季度的业绩数据来看,2023年,全球乳业食品饮料市场都不太景气,头部巨头的业绩都遇到了发展瓶颈,不仅没有取得增长,反而出现幅度不等的负增长。所以,中国市场目前的困难绝非个例,全球市场都已经陷入低迷之中。

二,前三季度雀巢、达能、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的业绩表现:

雀巢2023年前三季度在大中华大区的销售额为36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约292.3亿元,同比下降5.26%,2022年前三季度雀巢大中华大区销售额是38亿瑞士法郎。

2023年第三季度,达能在中国、北亚及大洋洲地区销售收入8.9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9.5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包括奶粉业务在内的专业特殊营养业务销售收入5.7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4.17亿元)。

前三季度,达能在该地区的累计销售收入26.7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07.3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前9个月,包括奶粉业务在内的专业特殊营养业务销售收入17.9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38.2亿元)。

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的复苏慢于预期,营收降幅在中个位数。

食悟点评:在中国市场,外资乳企正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几多欢喜几多愁。雀巢、联合利华在中国遇到了增长瓶颈,今年三季度的业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达能则在中国所属的大区实现逆势增长。接下来,达能定会受到外资同行、乳业同行以及更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大环境如此,达能是如何实现逆增的。

三,外资乳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有三大特点:

任何一家乳企,无论是在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都不可能脱离大环境的影响,如果独树一帜,那背后一定有独家秘方,或者更多鲜为人知的奥秘。综合来看,外资乳企在中国市场呈现如下三个特点:

1,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增长压力。

雀巢、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前三季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这很符合中国市场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包括乳制品、奶粉在内的食品饮料,突然卖不动了。

尽管达能在这个大区(中国、北亚及大洋洲)呈现的是增长数据,但这些增量究竟来自中国市场,还是来自北亚、大洋洲,达能没有在财报中明确解释清楚。

前三季度,达能在中国、北亚及大洋洲的专业特殊营养业务营收138亿元人民币,抛出北亚及大洋洲,再抛出特配粉,达能奶粉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也不是多么惊人。

曾经有人惊呼:达能奶粉已经做到“行业第一”了,对于这个说法,食悟不敢轻易认可,因为海淘盛行的年代达能都没做到第一,何况当下了。

2,警惕提价后遗症。

翻阅雀巢和达能的财报,关于销售额增长幅度那一块,都会有一个“定价因素”。2023年前三季度,雀巢定价贡献率2.6%;2023年第三季度,达能在中国、北亚及大洋洲地区第三季度销售收入8.96亿欧元,同比增长8.4%,销量与组合因素贡献了7.3%的增长,价格因素带来1.2%的增长。

众所周知,这两年,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相对不足,大家都不敢花钱,本来有能力有条件给孩子买300元一罐的奶粉,这两年都要压缩预算,开始考虑200多元的产品,更加注重性价比了。

为何钟薛高出现欠薪,资金链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高价产品卖不动。基于大环境人,瑞幸、喜茶都在降价促销,薄利多销,因为消费者实在不愿意打肿脸充胖子了。换句话说,这两年,面子不重要了。

此情此景,此时此刻,通过提价来提升业绩,似乎是在把自己的路走窄,饮鸩止渴。为什么这么说呢?

消费能力不足,确实不是所有人,仍有一少部分消费者,愿意追求高价高端产品,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价格贵就意味着品质好。

外资乳企提价的产品,恰恰是针对这部分高端消费群的产品,比如高配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或者具有特殊专利、相对稀缺的特配粉,反正消费群就那么些,提高点价格,并非多么敏感,于是这部分业务就给企业带来了新增长点。

随着国产奶粉企业这两年在专利技术、科研创新的发力,未来两三年,会有更多研究成果出炉,国产奶粉同样具备领先的科研能力,且更具价格竞争力,到时候,外资乳企今天的提价就会面临后遗症的困扰了。

3,需要信心。

日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乳业正在“国产进外资退”,其实这是一种不准确的论断。

无论是配方注册还是新国标,政策对境内和境外生产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目标是提升奶粉品质,更符合中国宝宝体质需求,也通过科研能力、生产能力和检验能力的把关,对市场实现优胜劣汰。

所以,两轮配方注册后,留下来的都是综合实力较强的奶粉企业。

今后,中国消费者在选购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时候、选购牛奶、选购雪糕的时候,不再看产品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企业的实力、配料的友好,营养成分的优越,才是消费者的理性考量。

再过几天,新一届的进博会又将在上海拉开帷幕,任何时候,中国市场的大门都是开放的,且越开越大。只要是好产品、好企业,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市场都欢迎,中国消费者都欢迎。

食悟留意到一个数据:过去3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笼罩全球,雀巢仍不断加大在华投资,投资总额超过14亿元。

雀巢的一举一动,都在向外界传递他们坚定好看中国市场的信心,这家外资企业自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在与中国共成长,见证者中国市场的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尽管目前全球市场大环境不景气,雀巢仍旧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和未来发展,其实这给更多外资企业提了个醒:困难只是暂时的,需要用长远眼光看待中国市场的发展。

比如,某家外资乳企,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2004年突然退出中国市场,2014年又重返中国市场,如今尽管个别投资项目不理想,但其婴幼儿配方奶粉这几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增加,收获颇多。

所以,一眨眼,一个错误决策,就有可能错失中国市场的黄金十年。反之,只要静下心,持续深耕中国市场,这绝对是一个只赚不赔的生意场。在奶粉乃至乳制品领域,还有哪个市场比中国空间更大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