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桥牌新苗是如何养成的

2023-10-28 13:31:08 - 新民晚报新民网

这对桥牌新苗是如何养成的

这对桥牌新苗是如何养成的

李佳莹和陈菥,一个短发,一个长发,一位学计算机,一位研中药学,这对中学时组起的老搭档首次征战智力运动会,昨天为上海代表团收获桥牌项目的首枚奖牌——青年组女子双人赛铜牌。

从桥牌兴趣班走上智运会

青年组别的赛场,总是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这些从少年时期接触桥牌继而将其转为爱好,并一路伴随桥牌成长的年轻人,汇聚在一起,分享这项智力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收获。六年级时,李佳莹在学校接触到桥牌课,然后进入桥牌社团,再加入易居桥牌俱乐部,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牌手。在上海市吴淞中学,她与同窗陈菥组成搭档,经受了不少比赛的历练。2018年全国中学生桥牌锦标赛,两人合作赢得高中组女子双人赛亚军。

这对桥牌新苗的发掘、成长,得益于中学校本课程的革新,为学生提供体育、智育、美育等课程个性化、专项化的学习机会。上了大学,李佳莹和陈菥通过俱乐部和大学社团的平台,进一步培养桥牌的兴趣,提升打牌的技艺。两人之间的默契也在不断增强。“打得久了,自然了解对方的一些习惯。”评价李佳莹的牌风,陈菥称搭档的叫牌很“正派”,佳莹则形容陈菥在牌桌上“比较稳重”。

代表上海,陈菥和李佳莹第一次搭档亮相智运会,“感觉挺隆重的。规模比其他比赛要大。”为备战智运会,两人每周都接受线下和线上的训练,实战对手均是俱乐部的队友。五智会的桥牌青年组双人赛,两天里要打12轮,每轮8副牌,对脑力和体力都是不小的考验。进驻赛区后,李佳莹和陈菥每晚都睡得很早,没工夫出门。陈菥打趣:“比赛结束后,就躺床上了。”合肥是李佳莹妈妈的老家,但她暂时没时间去看望亲戚长辈,“我们双人赛的目标是拿名次。”

不会割舍自小培养的爱好

按照竞赛规则,双人赛直到最后一副牌打完才会公布各组选手12轮的总成绩。看着赛场外等待成绩的李佳莹和陈菥,上海队教练胡基鸿没有与她们讨论比赛,而是随意聊着场外的话题。带过许多队员的胡指导看重的,是上海桥牌整体实力特别是后备力量在四年一届智运会上的展现,“接下来的(青年组)团体赛,我们希望争夺冠军。”

上海现有100多所中小学开设桥牌特色课程和桥牌社团,延安中学、西南位育中学等多所学校成立了桥牌队,并与桥牌俱乐部合作,由资深教练员带教。桥牌世界冠军、中国桥牌协会副主席王文霏等,也常去学校、社团指导孩子。不久前在同济大学进行的上海市青少年体育精英系列赛桥牌团体赛,按年龄从U10至U18设置八个组别,两站比赛共吸引159支队伍、近千名中小学生参加,参赛选手均是注册的青少年桥牌运动员。以过来人的身份,李佳莹评价打桥牌能给青少年带来不少益处,“我从初中开始打牌,逻辑思维和计算力得到提升,通过桥牌的锻炼,学习上会有帮助。”从吴淞中学毕业后,李佳莹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电子计算机工程专业,陈菥则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药学。

昨晚成绩公布,李佳莹和陈菥为上海队赢得青年组女子双人赛铜牌,这是上海代表团在本届智运会桥牌项目上的首枚奖牌。另一对上海选手沈仪宁和程闻裔获得青年组男子双人赛亚军。智运会后,李佳莹和陈菥这对老搭档暂时要分别了。李佳莹去国外深造,同样大四的陈菥也忙于升学,但她们都不会割舍桥牌这份自小培养的兴趣和技艺。陈菥准备明年再把牌拿起来,李佳莹也有计划:“我去国外了还打。”

特派记者金雷(本报合肥今日电)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