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长三角丨碳市场将纳入投资机构,“高碳”企业还坐得住吗

2022-01-28 17:29:10 - 媒体滚动

原标题:碳索长三角丨碳市场将纳入投资机构,“高碳”企业还坐得住吗来源:涌金楼

编者按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区域之一,能源消费总量也巨大。“双碳”目标下,长三角地区如何带好绿色发展的头?

为此,涌金君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碳”索长三角低碳发展。今天上楼的是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我们来听听他的卓见。

碳索长三角丨碳市场将纳入投资机构,“高碳”企业还坐得住吗

赖晓明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

碳索长三角丨碳市场将纳入投资机构,“高碳”企业还坐得住吗

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

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再看长三角地区,履约率也基本在平均线之上。

事实上,碳市场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我国的碳市场自2008年筹备碳交易所以来主要经历四个阶段:

01

2013年前是碳交易准备阶段

02

2013年开始地方碳交易试点,至今地方碳交易试点继续运行

03

2017年底至2021年7月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筹备

04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市场上线交易

碳市场,是把碳排放权当作“商品”来进行买卖,通过市场行为达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

建立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机制创新,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碳索长三角丨碳市场将纳入投资机构,“高碳”企业还坐得住吗

运行半年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86亿吨,累计成交额80.72亿元。可以说,碳市场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以及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

不过,当前全国碳市场刚刚起步,还处于建设初期,行业相对单一、机构投资者还未纳入。

目前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企业,主要以履约为目的开展交易。除参与地方试点发电企业外,大多数纳入的发电企业对碳排放数据和碳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意识相对淡薄,甚至未建立自身碳资产管理体系及管理机制。

从一个数字就能看出:在首批2000多家控排电力企业中,参与过交易的只有20%左右,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入市交易。

碳索长三角丨碳市场将纳入投资机构,“高碳”企业还坐得住吗

可见,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加快推动企业提升碳管理能力,建立碳管理体系,得赶紧动起来了。

碳市场作为“碳减排”重要的抓手,通过“碳成本”倒逼企业减排,降低企业减排成本。这与简单的行政约束不同,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形成的碳成本。

短期来看,碳市场为企业提供了相对灵活的履约方式——

对减排成本高的企业,可以通过碳市场交易,实现低成本履约,为企业赢得低碳转型升级时间;

对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可以将盈余的配额通过碳市场交易获得额外收益,进而投资到低碳节能减排项目;

长期来看,稳定的碳价预期,可以为企业投资绿色低碳转型项目和技术提供盈利预期,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碳索长三角丨碳市场将纳入投资机构,“高碳”企业还坐得住吗

从市场经验来看,投资机构在提升市场的活跃度、扩大规模上有非常大的作用。

就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体制而言,纳入机构投资者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上海环交所也正积极推进把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纳入到全国碳市场中,进一步搅动这“一池春水”。

随着全国碳市场顶层机制和配套体系的逐渐完善,全国碳市场会逐渐向规范有序、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也会逐渐形成场内与场外、碳现货市场与碳衍生品市场并存的多层次碳市场体系。

各项配套机制体系也会逐渐完善,最终会从当前履约型的碳市场逐渐向具备投资性、具有一定金融属性的复合型市场转化,碳价也会逐渐体现企业或行业减排成本。

这一“生态”并不遥远。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研究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范围。

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全国碳市场,值得期待。对企业来说,低碳转型,已经箭在弦上。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