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字的几种写法

2023-11-28 07:10:08 - 媒体滚动

“好”字的几种写法

    期中考一结束,名校纷纷召开了家长会。其中,一个“学渣”爸爸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火出了圈。他先是坦然承认自己儿子的成绩拖了班级的后腿,表达了歉意和无奈;但随之话锋一转:“但是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国之栋梁,相信他能够有个美好的未来。”究其原因,他娓娓道来:“首先,我的儿子心理特别强大,他学习成绩这么差,依然能吃能喝能玩能睡……其次,儿子的班主任更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我相信在名校名师的带领下,儿子的未来不会差!”

    此番与众不同的发言,让很多为人父母者都受到了不小的触动。有人说,他展现了高情商、大格局,称得上是一名“好家长”。但也有网友指出,目前社会上的评价标准仍难扭转,父母“不唯成绩论孩子”,其实只是口头作秀、自我安慰罢了。

    标准不同,结论不同。说到好家长,网上充斥着“三流家长当保姆,二流家长当教练,一流家长……”“做到以下12个字,一定就是好家长!”等推文。我们不禁想问:究竟什么才是好家长?大众眼中什么样的才是好家长?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好家长?

    如果说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向上伸展开花的过程,那么为人父母,就是一场不断修行、往深处扎根的过程。做一位“好家长”,至少得有以下三重“好”。

    主讲人

    象山教科研中心

    心理教研员

    余也冰

    A

    一个好家长,先得是一个“好人”

    古人云:“道向己求,莫从他觅。”一个好人会常怀悲悯,不苛求他人,而把重心放在自我探寻上。当父母收回居高临下审视孩子的目光,转而反观自身,就不难觉察到,我们拼命“鸡娃”,其实是在满足自己。

    某种程度上,大众所认同的“好家长”,其中不乏功利色彩:某某爸妈真厉害啊,孩子成绩好、表现佳!家长也居功自喜,觉得脸上有光,走出去倍有面儿。这时候的孩子,就像一个高级的挂坠,装点了门楣。这时候的“好家长”称谓,就像一把豪车的钥匙,是甩在指尖的炫耀之物。诚然,我们追求成为“好家长”也并不只为了颜面,身处充满变化和竞争的时代,为了让孩子的未来少一些现实的桎梏,最直观的办法就是用教育加码,殚精竭虑地包揽教育的重担。知乎上有人这样提问:“孩子成绩尚可,每天也十分自觉,可我总觉得他没有尽全力,怎样才能让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回复皆是唏嘘。真的是孩子让我们感到焦虑吗? 说到底,是因为我们对现实缺乏掌控感,对未来感到不安。心理学上有个词汇叫做“投射”,即错误地将源自内心的东西认定成来自他人。我们心里真正不满意的其实是自己,只是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我们无法掌控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但作为父母却可以掌控年幼的孩子,用他们对自己的顺从,和“替代性”地完成自己的执念,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这样的家长,看起来全身心地投入了孩子的教育,其实是粗暴地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复制并覆盖”到了孩子身上,让孩子失去了对自己生命的掌控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丧失学习的内驱力,觉得“学习使我妈快乐”。

    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能在不确定的焦虑时代坚定扎根,拥有松弛稳定的内心,用平和的情绪去关爱和温暖他们的内心,从小形成良好安全的依恋关系,为孩子提供安宁成长的港湾,让他们想到父母时内心就会充满力量、充盈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这将是滋养孩子一生的精神财富。

    B

    一个好家长,还需是一名好的“副驾驶”

    一辆崭新的汽车正行驶在公路上。孩子是驾驶员,他正兴奋而聚精会神地开着这辆属于自己的车,而家长是坐在副驾驶座上的乘客。请记住,方向盘在孩子手中,刹车和油门在孩子脚下。一名合格的副驾驶,当然能关注汽车驾驶的情况,也能适时提醒,但一定不能气急败坏地全程指挥,或随意评价驾驶员的车技。信任孩子,留出空间,抓大放小,让孩子不受干扰,充分感受、体验和自我调整,唯其如此才能尽快升级他们驾驶车辆的技能。车辆前进的那条蜿蜒之路,就是孩子的人生。事实上,为人父母能坐在副驾驶上的机会也是短暂的。因为我们的孩子,首先是他自己。

    在热播剧《女心理师》中,蒋静和母亲的“共生关系”,让人十分窒息。蒋静妈妈有句口头禅:“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你做什么,都得要让我决定!”如果家长认为,因为自己赋予了孩子生命,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自己的“所有物”,具有天然的指挥权,用情感勒索和道德绑架来控制孩子,就是对孩子个体心理的占有,对他们人生的剥夺,成为禁锢孩子成长的牢笼。这样的孩子是压抑的,也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家庭教育中“边界感”的丧失,会把亲子双方拉入一场权利割据战,最终的结果,常常是两败俱伤。

    心理学家克莱尔说:“世上所有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唯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孩子是父母怀中射出的箭,他们生来就有自己的方向。孩子的未来父母不曾去过,也无法安排和掌控。孩子从来不是父母人生的续集,他们需要忠于内心的向往,活出自己的人生,只有将“方向盘”全然握在手里的孩子,才能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和求知若渴的内驱力。

    C

    一个好家长,更得是一个好的“追光者”

    卢梭曾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好的教育,是爱他就如他所是。每个孩子生来本就带着自己的天赋光点,只不过很多时候都未被发掘,被拧巴着塑造成父母期待的样子,实乃明珠蒙尘。

    很多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不足”和“缺点”不放——“好好的一张试卷,偏偏漏了一题,差一点就满分了,气死我了”“语文英语都还好,就是数学比不过别人,缺乏理科思维”,这种“缺陷视角”的养育观,会造成孩子严重缺乏自信、自尊。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来自父母的赏识和激励。以前有一种“水桶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追求培养全才;但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孩子的安身立命之本,其实永远是他的优势。本文开头的“学渣”爸爸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他显然懂得什么是“优势视角”,他选择看见并相信儿子的优势,相信他拥有内在的能力去适应、学习、成长、改变。

    在父母的期待中,孩子要做光芒万丈的太阳和皎皎清辉的月亮,成为整片天空的主角。但是,每一个孩子本就是自己生命的主角,哪怕他只是一颗小星星,也能照亮宇宙的一方。父母善于“追光”,便能坚定地站在孩子身边,尽可能地陪伴他、托举他、激发他的潜能,挖掘他的天赋,引导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并爱上独一无二的自己。

    鲁迅在1919年发表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用到了“觉醒”这个词,这篇文章到今天依然具有警世的意义。当父母,要做一个觉醒的人,为孩子提灯照路,领略人生的旷野。“好”家长的几种写法,唯一的标准答案就是“爱”。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