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筼筜湖:三十年生态实践 换得清如许
选择来厦门定居前,斯科特·帕特里克(ScottPatrick)和妻子曾搜集了大量的城市照片,厦门岛西部的筼筜湖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我们看到筼筜湖美丽的图像,觉得厦门应该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来厦门之后,他觉得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斯科特•帕特里克如今是厦门国际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和妻子定居在此已两年有余,漫步筼筜湖畔,近看水清岸绿、白鹭蹁跹已经成为夫妻俩的生活日常。
作为厦门市唯一的人工海水内湖,筼筜湖水域面积1.6平方公里,穿城而过,让这个海滨城市享有“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美名。然而三十年前的筼筜湖,远远不是帕特里克今日看到的美丽景象。
至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湖周边居民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300多家工厂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湖中,筼筜湖垃圾成堆、杂草丛生,生态环境十分恶劣。
80年代开始,厦门市开始了对筼筜湖的治理,经过三十多年共四期的综合整治,筼筜湖从污水横流到湖水日清。筼筜湖的一泓碧水,见证了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臭水沟”蝶变“城市会客厅”
厦门市筼筜湖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傅迅毅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从小居住在筼筜湖畔。“在以前,筼筜湖是远近闻名的臭水沟。”他告诉记者。
筼筜湖旧称筼筜港,位于厦门岛西部,原与大海相通,用作船只码头和天然避风坞。20世纪70年代,为了围海造田,筑起浮屿到东渡的西堤,导致原先的筼筜港变成基本封闭的人工潟湖――筼筜湖,水体交换能力大大减弱,加上周边工厂沿湖兴起,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流入湖内,导致湖水严重污染。
“每到春夏,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湖水变黑发臭,鱼虾白鹭绝迹,生活的湖边的百姓苦不堪言。”傅迅毅回忆称。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治理筼筜湖污染,厦门市政府根据“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治湖思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场治理筼筜湖的硬仗拉开帷幕。
“要想湖水不臭,首先得控制住污染源。”傅迅毅说。为了截污,厦门政府关停、搬迁了筼筜湖周边100多家污染企业,14家排污大户。同时修建污水处理厂和实施环湖截污等工程启动,基本实现了“晴天污水不入湖”的治理目标。
为了清除经年沉积的污染物,政府发动大规模清淤,淤泥处理后筑岸,堆起了湖心岛,筼筜湖不仅因此改善了水质,还大大提升了防汛能力。
为了让湖水“活”起来,当地创新地利用大海自然的潮汐差,连通湖海。在海堤修闸,涨潮时纳水,退潮时排水;同时修建导流堤,使水体循环,有效地提升了湖区整体防汛与水体交换能力。
为了恢复湖区生态系统,1999年,筼筜湖边试种红树林取得成功,在历次整治中加强湖区园林景观建设。如今的筼筜湖边绿意葱葱,海洋生态系统重现生机,水鸟又在枝头嬉戏。
筼筜湖保护中心数据显示,湖区水环境生态改善显著,水体氨氮浓度,已由1987年的39.4毫克/升,降低至2022年的0.076毫克/升;湖区累计发现游泳生物63种,浮游植物123种,浮游动物73种,底栖生物14种。湖区鸟类累计发现95种,每年吸引大批鸬鹚等候鸟前来越冬。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现在的筼筜湖水波荡漾,游客流连于环湖道上,看候鸟翩跹,享生态之美,筼筜湖化身成为“厦门的城市绿肺”和“城市会客厅”。
构筑良好的栖息环境
在筼筜湖边,时常能看到导流堤旁种植着连片的红树林,白鹭时而站立枝头,时而嬉戏觅食,时而盘旋飞舞,悠闲自得,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潮间带木本植物群,具有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通过净化水体,能够改善湖区水域生态系统,在美化湖区生态景观、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海洋绿肺”和“海岸卫士”。在筼筜湖周边,历史上也曾有红树林分布。20世纪80年代,这里一度因为围海造田导致周边红树林消失殆尽。
为了恢复湖区生态系统,1999年,筼筜湖管理处(厦门市筼筜湖保护中心前身)联合厦门大学卢昌义教授团队,开始在湖边开展红树林人工恢复种植试验。
“红树林的生存必须具备一定的滩涂高程,但筼筜湖拟种植地的高程都不够,需要通过填土来垫高造滩。”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卢昌义告诉记者。他介绍称,当时湖区堤岸邻近的海泥数量不够,需到湖内更远的地方取泥,再用驳船运载到滩涂上,工人们在没膝、没腰的水中将整块黏稠的泥土摊开,工作量巨大。
从2001年至今,整个复种和修复过程持续了20多年,“共有2000多人参与了筼筜湖內、外湖导流堤和湖心岛红树林种植,尤其是筼筜湖保护管理部门的员工,大家通力合作,久久为功才有了今天约2.6万平方米的种植面积。”卢昌义说。加上翔安下潭尾、海沧湾、环东海域等地,厦门共复种了500多万平方米的红树林。
目前,筼筜湖水生态系统大为优化,尤其是在种植了秋茄、白骨壤、红海榄等品种的红树林后,已经实现了红树林生态固堤和景观提升的目标,吸引不少白鹭在此觅食、栖息,使城中出现一个鸟类乐园的绿洲。“你看,这里白鹭多起来后,这个湖心小岛改名为“白鹭岛”。”卢昌义指着湖中央的绿岛介绍道。
从“臭水湖”到“城市会客厅”的蝶变,筼筜湖综合治理成为中国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也因此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3年评为“东亚海域污染防治和管理示范区的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