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助力冬奥离港,添彩国门保障
在首都机场信息生产运维一线,有这样一支由“80后”和“90后”组成的团队。他们中有深耕一线多年仍不忘初心的排头兵,也有初入职场一两年正意气风发的青春少年。他们时刻以信息人严谨专业、团结奋进的精神守护着首都机场离港系统的稳定运行。
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首都机场是此次赛事的唯一入境口岸。为提供安全、便捷、高质量的旅客出港服务,这次,他们化身“冬奥离港小分队”(以下简称“小分队”),第一时间投入到涉奥离港保障专项工作中。新兵老将齐上阵,助力7家国际航空公司顺利转场,完成3个冬奥村共计18套离港系统值机设备前移。同时,小分队还派出2名成员入驻冬奥村参与现场保障。
众志成城“多兵种”协同作战
为设立T3冬奥保障专区,实现全过程、全流程闭环管理,首都机场决定将T3非涉奥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客运出港航班转场至T2运行。小分队自2021年9月就开始制订转场工作计划,白天与各航空公司逐一协调确认,晚上奔赴航站楼现场开展系统联调。“手机经常打到没电,但一定要确保业务无误。”小分队的值班经理王兵兵回忆说。就这样,航班转场在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中圆满完成,T3冬奥保障专区也顺利建成,并通过了冬奥测试赛的考验。
按照相关工作部署,为向冬奥会代表团提供更加便捷的值机、行李托运服务,同时缓解离境高峰期运行保障压力,首都机场决定将值机柜台前移至三个冬奥村。“这是值机系统跨区域同步运行的首次尝试。”王兵兵说道,“经过前期踏勘我们发现,三个冬奥村和首都机场的距离相差较远,近则30公里,远则200公里,值机办理区域大多也是临时搭建的板房,屋内设备供电和网络专线连接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意识到这两点,小分队积极协调沟通,最终满足了电力和布线需求,为后期入驻冬奥村部署值机设备打好基础。
从方案制订到落地实施,小分队成员分工合作。“排头兵”掌控大局、统筹安排,“外联部长”沟通协调、多方推进,“技术控”安装设备、调试系统,“后勤村长”清点物资、联络人员,“哨兵”驻守现场、紧盯进度。虽然“工种”不同,但大家合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只为更好地完成冬奥保障任务。
攻坚克难部署3村18套离港设备
2021年12月2日,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64天,小分队三名代表正式启程,依次前往位于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三个冬奥村,开展值机设备部署工作。
首站延庆冬奥村,遇上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网络不通。“到底是自身交换机的配置问题,还是首都机场到延庆村的专线链路问题?”小分队队员回忆说,“网络不通,各种设备调试工作就无法推进,可以说是出师不利。”小分队立刻联系相关负责人,紧急组织线上沟通会,多方同步测试排故。终于,当天晚上20时定位到故障链路,并成功修复故障。当交换机绿灯亮起,测试通信正常,小分队终于松了一口气。此后,离港值机设备部署、行李全流程跟踪设备安装、系统整体调试演练、室内布线也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第二站张家口冬奥村,零下22摄氏度的崇礼,清晨车窗结满冰花,但这丝毫不影响小分队工作的热情和干劲。据小分队队员介绍:“距离张家口冬奥村最近的餐厅也要三、四公里,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大家一致决定省去午饭时间,每天吃两顿饭,以便把工作时间合理集中化,加快工作进度。”有了第一站的经验,张家口冬奥村的专线调试、网络配置问题都顺利解决,圆满通过了第二天的值机柜台前移演练。
第三站北京冬奥村。在小分队和现场多方的共同推动下,值机柜台前移区域最先通电成功,成为这片土地上“最亮的崽”。这次,小分队已经越战越勇、经验满满,专线问题排查、系统测试排故都更加顺畅。北京冬奥村工作的顺利完成,意味着三个冬奥村值机柜台前移工作完美收官。小分队回归机场大本营后,又迅速投身到本场和赛时冬奥村保障筹备工作当中。
以老带新精神传承接力
小分队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相互协作,更离不开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的薪火相传。小分队中不乏管理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娴熟的离港系统老将,他们曾参与首都机场三座航站楼离港系统的建设,也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障中奉献青春,被公认为“离港首席系统管理员”。转眼14年过去了,他们依旧保持着积极鲜活的热情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此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保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指导带领离港新生力量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小分队年轻成员说道,“冬奥保障工作涉及单位较多,有些事情很难推动。是前辈们牵头出招,教我们如何沟通协调,指导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设备部署阶段,我们新人经验不足,是前辈们言传身教,手把手教大家安设备、改配置、测应用,实战演练故障应急处置,才有了我们的快速成长。能够遇到耐心负责的师傅们是幸运,能够和师傅们一起参与冬奥保障工作是责任更是荣幸。”正是前辈们毫无保留的传承,才让后辈们有能力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中国民航网通讯员王婷、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