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抗日根据地时期张爱萍诗词的革命叙事

2023-12-28 02:00:50 - 媒体滚动

转自:团结报

淮北抗日根据地时期张爱萍诗词的革命叙事

□ 郗 庆

淮北抗日根据地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由豫皖苏、皖东北、邳睢铜三块根据地组成,因处于日寇占据的徐州、蚌埠、淮阴三大军事重镇之间,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联系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张爱萍(1910年-2003年)曾长期战斗在淮北抗日根据地,历任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旅长、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职,为巩固扩大淮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爱萍素有“儒将”之称,在军中还获得了“马上诗人”的名号。他在淮北抗日根据地期间创作了大量战斗诗词,既展现了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也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战斗场景。

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皖东北地区包括宿县、灵璧、泗县、五河等县,同苏北数县毗连,形成了位于徐州、蚌埠、淮阴之间的一片广袤平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我党就派人来此开展救亡工作。1939年6月,时任豫皖边省委书记的张爱萍率游击支队民运科科长刘作孚在宿县县委刘子吾的带领下深入皖东北地区考察,计划开辟淮北、苏北一带的抗日根据地,获得大量极为宝贵的信息。为此,他赋诗三首:

开辟敌后洪泽湖根据地

1939年6月

敌寇占豫东,官兵逃无踪。新四军支队,抗日烽火红。开辟洪泽根据地,深入敌后到路东。

(一)

草笠蓝布衫,换装入敌丛。二人作先锋,不畏关山重。临涣探据点,饭铺窥敌踪。汉奸奴颜色,鬼子任行凶。百姓遭蹂躏,满腔怒火冲。恨不生双翅,疾飞到路东。夜过津浦线,鬼子铁路封。支援我抗日,掩护有路工。群众齐奋起,陷敌沧海中。

(二)

昼夜兼程急,路遥不稍息。通过敌伪区,青纱帐里栖。穿插灵睢泗,赶到洪泽西。喜逢地下党,分散打游击。湖畔青阳镇,群英巧会集。“抗日饭店”内,舒怀议兵机。江淮苏皖边,方圆数百里。麦菽鱼米乡,河湖起伏地。树多村镇稠,敌伪据点稀。蒋家顽固派,打起抗战旗。暗里通日伪,人民难生息。水深火热中,大旱望云霓。闻我新四军,人人心欢喜。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兄弟。敌后摆战场,抗日复失地。

(三)

人民有军队,杀敌得主力。军队靠人民,抗日筑铁壁。卫国保家乡,百姓揭竿起。有钱皆出钱,有力尽出力。村村建民兵,减租又减息。工农青妇童,人民结团体。各界人代会,民主新政体。努力增生产,自力保供给。歼灭敌伪军,枪弹有接济。铲除卖国贼,肃清敌奸细。收复旧河山,建立根据地。坚持持久战,抗日抗到底。

在当地党组织的协助下,张爱萍与皖东北地区国民党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广泛接触,经过艰苦的工作,促成了与国民党盛子瑾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9年12月,张爱萍率新四军六支队四总队两个团挺进皖东北敌占区,行军路上赋诗一首:

挺进敌后津浦路东

1939年12月30日

除夕人寂军行疾,月冷风寒透征衣。

斩断沉沉封锁线,挺进敌后奠新基。

皖东北抗日形势的高涨引起了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恐慌,他们疯狂发起进攻,妄图将皖东北地区的抗日力量扼杀于摇篮之中。张爱萍率部坚决予以有力反击,于1940年1月5日在宿县栏杆歼灭日伪军近百人;1月8日起又先后在灵璧县大杨家、沙滩、张大路歼灭顽伪合一的赵觉民、雷杰三等部数百人。2月4日,正值春节期间,张爱萍将军取得大柏圩攻坚战的胜利,并作《临江仙·大战大柏圩》纪念:

临江仙·大战大柏圩

1940年春节

顽伪合流据大柏,洪泽敌后迎春。晓云初露动刀兵。神兵天外降,胆破梦魂惊。穷匪落荒如鼠窜,三军鏖战天明。祝捷淮北会群英。开仓传百里,万户喜盈门。

屡次的失败并未使国民党顽固派幡然悔悟,反而变本加厉。5月下旬,国民党鲁苏战区副司令长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纠集11个团的兵力再次向抗日根据地进攻,先后占领金锁镇、界集、山子头等地。张爱萍指挥皖东北八路军、新四军6个团,向韩德勤展开自卫反击战,激战近周,共歼敌2000余人,迫使韩德勤撤回泗县老巢。这次战斗史称“安河反击战”,成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奠基之战。安河反击战胜利后,联想到自一月以来的大大小小十几次战斗,张爱萍难以抑制兴奋之情,赋《反击伪顽夹击》一首:

反击伪顽夹击

1940年6月

淮上方晴天,洪湖又翻腾。

敌人西“扫荡”,韩顽东欺凌。

三军紧携手,两面打敌人。

英雄歼国贼,席卷运河滨。

该诗反映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在1940年前5个月面临的艰难情景,特别是5月。据记载,当时皖东北根据地物资匮乏,回归热蔓延,很多战士染病,甚至出现病人多于伤员的现象。诗中的“方”“又”形象再现了当时反击日顽斗争的频发;“西”“东”是指当时日寇从西面“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从东边进犯,其中最凶恶的当属国民党顽固派,张爱萍称之为“国贼”。该诗同时歌颂了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表达了必胜的革命信念,“三军紧携手”,就一定能“歼国贼”。

收复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为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封锁,迎接北上的新四军,1940年9月,张爱萍奉命率八路军五纵队第三支队自敌后津浦路东、运河西、淮河北、陇海路南之苏皖根据地东进苏北,行军路上触景生情,赋词一首:

减字木兰花·东进

1940年9月3日

黄花香径,月照寒光刀枪影。运河横匍,夜渡大军跨险途。公路连脉,突破封锁捣苏北。横扫敌顽,遍插红旗东海边。

然而,张爱萍率第三支队离开皖东北地区后,日顽敌匪等反动势力乘机反扑,其中伪军一个团占据青阳镇,并在各处修建据点,企图控制整个皖东北地区。此外,洪泽湖也基本上被顽伪匪反动势力所控制,皖东北抗日民主力量被挤压到洪泽湖畔一个狭长地带,而且经常遭到攻击。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华中八路军、新四军统一整编为新四军,共辖7个师。张爱萍的第三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张爱萍任旅长、韦国清任政委。1941 年 2月,张爱萍奉命率第九旅第二十五团(原第三支队第七团)、二十七团(原第三支队九团)返回皖东北,收复被日伪顽匪抢夺的地区,重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韦国清则率第二十六团(原三支队第八团)继续留在苏北地区巩固发展根据地。回师途中,张爱萍感慨万千,作《忆秦娥·猎大雁》。

忆秦娥·猎大雁

1941年2月7日

东方白,恶雕天外歇洪泽。歇洪泽,黄粱梦枕,妄分春色。

披星戴月运河越,戏言赌胜谁先猎。谁先猎,会餐野味,庆回师捷。

首战青阳镇。青阳镇商业繁荣,位于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也是敌人控制皖东北地区的心脏,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经过研究,张爱萍决定采取“挖心”战术,绕开敌人周边据点,集中兵力,直接攻打青阳镇。2月11日21时战斗打响,经过激烈战斗,至次日9时许,铲除了盘踞在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第一大毒瘤。战斗结束后,张爱萍照例作了《青阳歼敌》纪事:

青阳歼敌

1941年2月15日

东进驰援北渡军,妖魔卷土漫血腥。

神兵夜昏重霄降,尖刀雪亮挖敌心。

晨昕鬼卒一网尽,分兵遍扫落叶纷。

痛快淋漓复失地,军民欢畅迎新春。

青阳镇战斗后,张爱萍率部乘胜追击,不到40天就收复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洪泽湖剿“湖匪”。洪泽湖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联系淮北、苏北、淮南等诸多抗日根据地的一个纽带。当时长期盘踞洪泽湖的“湖匪”为对抗抗日民主力量,与伪顽勾结在一起,建立军事据点,切断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侵袭新四军的后方。“湖匪”能否迅速解决,不仅决定着淮北、淮南、苏北等根据地能否连成一片,由于当时津浦路西彭雪枫的新四军第四师反顽斗争正处于紧张时刻,因此还威胁着周边抗日根据地尤其是刚刚收复的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安危。根据新四军军部的命令,1941年3月底,张爱萍率第二十五团及警卫营奔赴洪泽湖西部沿岸。经过为时两个多月的准备,5月1日,张爱萍下达攻击命令,2日拂晓战斗打响,经过5天的正面攻击、包抄合围、追击清剿,盘踞在洪泽湖的多数湖匪或投降或被歼灭,只有少数逃走投靠日伪军。5月5日上午,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船只齐聚安河口湖面,组成一个半圆形会场庆祝胜利。张爱萍面对此情此景,即兴赋诗一首:

平定洪泽湖

1941年5月5日

洪湖水怪乱水天,奋举龙泉捣龙潭。

红旗漫展万众勇,白帆云扬千播舷。

塞江倒海斩妖草,长风劈浪扫敌顽。

旸乌红天炀红泊,渔歌满湖鱼满船。

宿南、睢宁战役

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壮烈牺牲。9月13日,中共中央致电华中局,征询调张爱萍等人到第四师任职的意见。9月5日,华中局复电中央表示同意。中共中央随即命令,张爱萍接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并即日从苏北赴淮北接任。接任不久,张爱萍就着手实施抗日反顽的几大重要举措,如主持淮北军区党委会,建议并制定《扩大1万地方军,创造(建)10个独立团,发展10万民兵的决定》;在全师部队中开展反“扫荡”、反“清乡”的杀敌竞赛活动;制定军工生产计划,以淮北区委的名义发出《关于开展城市工作的指示》等,抗日民主力量进一步壮大,淮北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

1945年2月开始,驻宿县、徐州的日伪军向淮北津浦铁路西抗日根据地进犯。张爱萍率新四军第四师等部奋起反击,战斗到4月,多次击退日伪军。然而,盘踞在宿县西南的伪军仍不甘心失败,还持续进犯。张爱萍决定发起睢南战役、宿南战役、睢宁战役和双沟战役,经过数月的艰苦战斗,解放了宿南地区和睢宁全境,淮北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受到了陈毅等新四军首长的通令嘉奖。张爱萍即兴作词一首:

渔歌子·解放睢宁

1945年7月

淮北区中敌垒坚,围攻奋勇夺城垣。

歼倭寇,整家园。军民祝捷光河山。

张爱萍的诗词是直抒胸臆的,体现了革命豪情。诗中把敌人比作妖魔鬼怪,表现出对敌人的憎恶之情;赞扬军民的团结一致,歌颂他们的英勇无畏,这种感情毫不修饰。张爱萍也将自己的“革命斗志”贯穿于诗词,用鲜明的革命情感、坚定的立场、必胜的信心,真情实意去抒发自己的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

张爱萍诗词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纪实。他的诗词记录实际发生的事,记录战争过程,并以胜利结尾,用事实说明中国革命有着光明的前景,给人以力量;同时,也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史料。张爱萍用自己的“声音”记录历史,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诗风独特,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