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开展“六水共治”攻坚战以来取得哪些成效?一文读懂→

2023-12-28 09:13:00 - 南海网

海南开展“六水共治”攻坚战以来取得哪些成效?一文读懂→

31.5%、11.4%、33.0%。

这三组数字,分别对应的是当前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城市(县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较2021年底的提高幅度。明显的增幅背后,隐藏着治水“密码”。

六水共治,海南行动。

近年来,我省明确“六水共治”攻坚战目标任务,系统协同推进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项工作,着力推动形成更多具有辨识度、显示度的治水标志性成果,蹚出海南治水新路子,积极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增色添彩,全力服务支撑海南自贸港建设大局。

海南开展“六水共治”攻坚战以来取得哪些成效?一文读懂→

推动“六水共治”拔节起势

在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蜿蜒的大茅河穿村而过,碧水潺潺、草木茂盛。“经过改造,生活污水不再随意排放,干净卫生多了。”大茅村村民李清联竖起大拇指。

污水变净,乡村变靓。为解决农村污水治理难题,三亚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徐祖信及其团队开展“一村一策”现场调研,实施大茅村农村生活污水示范改造项目,推动“六水共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可喜的转变,缘于治水。

2022年初,随着全省“六水共治”攻坚战动员部署会召开,这项标志性工程大幕也随即拉开。

海南开展“六水共治”攻坚战以来取得哪些成效?一文读懂→

动员令发出后,我省加紧筹建治水办、明确“三步走”目标、立足新形势建章立制……一系列大动作传达的导向很明确,就是要引导全省上下充分认识到,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在大胆试、大胆闯中推动治水取得更好实效。

如何闯?怎么做?近两年来,海南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通过强长板、补短板,推动“六水共治”拔节起势。

快干实干,持续高位推动——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我省明确5年“三步曲”治水总体工作安排,为治水划重点、定目标;省人大、省政协、省纪委监委齐上阵,协同发力逐步完善联合工作机制,压实“四个一”监督机制;治水办、河长办深度融合,推动河湖长与属地、部门协同推进岸上治理和水里保护修复工作,释放“1+1>2”效果。

项目为王,强化协同治理——当前,我省建立项目管理库,完成18个市县项目梳理和指导服务全覆盖,建立“调度库+储备库+专项清单”的项目管理库,全面形成工作底盘。转变治水思路,项目谋划逐步由“小散”到“组合”,水污染治理逐步由“一域”到“流域”,儋州、文昌、东方等市县策划实施一批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海口和文昌、三亚和保亭、儋州和白沙积极推进跨区流域治理。

海南开展“六水共治”攻坚战以来取得哪些成效?一文读懂→

拉高标杆,以技术支撑探索海南模式——为科学治水、精准施策,我省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上海市政设计总院总工程师张辰、中华环保联合会海南工作机构负责人沈仲韬等担任海南省“六水共治”技术总师、副总师。徐祖信院士团队在大量调研等工作基础上,提出“三大模式、六条路径”治理模式为海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破题。这一模式,被收录进生态环境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工艺文件汇编》向全国推广。

路径突围,推进投融资改革——我省找准“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推进投融资改革突破,推动传统模式和EPC+O、EOD、REITs、配建等模式齐头并进。公开推介项目吸引社会主体,并召开招商推介及引资大会、深化“政银企”合作座谈会等,持续指导市县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参与治水项目。三亚推进“海棠河治理+住宅用地开发”配建模式和藤桥河流域“EOD+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有效融合社会资金,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省治水办有关负责人指出,自打响“六水共治”攻坚战以来,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六水共治”作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的第五项标志性工程,高位推动,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省、市县建立健全治水工作机制,摸清治水工作家底,横向统筹各部门治水职责。2022、2023年累计完成治水投资392亿元。

从点到面实现整体跃升

今年6月3日,一场聚焦水的大规模集中招商活动在海口举行。在这场由省水务厅举办的2023年海南省治水项目招商推介大会上,共推出167个治水项目,总投资达1267亿元。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家金融机构、投资运营、设计、建筑企业代表为水而来,也为海南而来。

“这是一个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好机会,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跟海南多个市县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展现出我们的实力和合作意向。”除了在会上与省水务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外,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少博还有更大打算,他计划“借此契机,把公司与海南的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新高度、新期待、新变化,正在持续发生。

纵观全省各领域、各市县的具体治水实践工作,从0到1的突破、从点到面整体跃升的故事无处不在。

在海口,美舍河改变传统的工程治理方式,转向系统治理,经过岸上岸下各种要素联动整治和综合治理,河流重焕生机,昔日臭水沟成为今日景观带;

在三亚,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治理农村污水,治理更加生态化、资源化、标准化,且能低成本建设和运维,浊水变清波,村庄也变得洁净美;

在儋州,治水办携手检察院共建协作配合机制,加强线索双向移送反馈、加深信息共享和协助互助,探索破解治水实践中碰到的疑难杂症,聚治水合力,护碧水长流;

在临高,全县11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统一打包招标,一体化推进设计、建设、运营等环节。并打造智慧水务运营管理平台,推动实现全县污水治理一张网,治理一盘棋;

在陵水,安马大排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等“六水共治”重点项目施工正酣,该县建立日常维护养护工作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强化县城区内排污单位排水管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打造清水绿岸景象;

……

“到2023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到2024年,剿灭劣Ⅴ类水体。到2026年,省控国控断面全部达标。”翻看我省制定的5年“三步曲”目标,“时间表”和“任务图”十分明确。

目标在前,路在脚下。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践行“国之大者”的积极行动,需要定力和行动——

河湖正重焕生机。目前,全省19条城市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治理;全省建成127处幸福河湖,2023年正在建设或申报幸福河湖117处,我省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下力气啃“硬骨头”。截至今年12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61.3%,较2021年底提高31.5个百分点,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县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62.3%,较2021年底提升11.4%;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为91%,较2021年底提高33%。

治水兴水齐力抓。当前,我省“调度库+储备库+专项清单”的项目管理库梯次接续格局已经形成,截至12月底,全省在库项目1598个,总投资约2855亿元。同时,深入开展历史遗留项目清零行动,各市县217个历史遗留项目,验收184个,市县验收完成率85%;省水务厅批复并验收的项目47个,验收完成率100%。

节水工作成效显著。儋州市、琼海市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通过水利部中期评估,琼海、屯昌、定安、昌江4个市县通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省级验收,全省累计完成11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建成率44%,推动实施10个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均超额完成目标。

海南开展“六水共治”攻坚战以来取得哪些成效?一文读懂→

公众参与共治共享。着力推进“六水共治”宣传发动向基层延伸,在海口、三亚等7个市县10个点位启动“六进”宣传示范点创建活动。12月18日,《德育学堂》“六水共治”视频专辑上线,面向全国14万所学校播出,从“大自然馈赠”“解决水之困”“治水与兴水”三个方面,引导更多中小学生爱水、节水、惜水,增强保护水资源意识,助力海南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

伴随着骨干水网加快建设、饮水提升工程加快实施、水源地整治力度加大,全省供水安全更有保障。此外,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升,全民节水意识增强,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一份份颇具分量的成绩单背后,折射的是我省推动“六水共治”攻坚战不断落地见效的有力决心和长久恒心。

推动“六水共治”走深走实

尽管治水成效显著,但对海南而言,治水没有终止符。

从万宁市万城镇周家庄向小海方向望去,一片红树苗已扎根海域,青青葱葱。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养殖塘,从养殖塘里流出的污水排入海里。经过持续开展退养还滩与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后,如今这里已红树成片。

“改善小海水质,将小海打造成全省‘六水共治’的样板田。”这是万宁市对省委、省政府立下的“军令状”。当前,围绕小海治理的7个项目正在加快实施,完成“军令状”目标是压力,也是动力。

“六水共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我省‘六水共治’攻坚战还面临着资金供给与需求差距大、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尚待破局、部分水体水质出现反弹等挑战,我们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聚力推动打赢‘六水共治’攻坚战。”省治水办有关负责人指出。

只有抓实效抓长效,方能秀水常清。

围绕长效治水目标,我省下一步将从强化多元筹资、加快推动治水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集中力量攻坚顽固水体治理等方面破题,以久久为功的定力,确保治水攻坚长治长效不反复。

在强化多元筹资上,我省将项目建设的重心转移到由“有”到“优”上,优化省级、市县两级项目库,提高各类专项资金申报“命中率”。同时,将充分用好增发国债资金、搭建银项合作平台、稳妥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展等,积极开辟稳定、多元的筹资渠道。

另一方面,“六水共治”任务繁重,治水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亟待破题。

如何破题?除了做强做大融资平台、深化水资源价格改革之外,我省将着力促进“资源融通”,充分释放水库资源,探索实施“水利风景区+”商业模式,优先在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利用上取得突破,让“水生态”催生“水效益”。联合谋划跨部门的EOD、治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肥瘦搭配,促进“资源融通”,推动投融资改革工作破局。

由“破”到“立”、由“知”到“行”的过程,突出的是行动力,也是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的关键。这就要求要善啃“硬骨头”、敢拔“硬钉子”。

以集中力量攻坚顽固水体治理为例,我省将健全完善“六水共治+河湖长制”工作机制,坚持“督帮一体”“督服一体”,切实发挥河湖长在流域综合治理、上下游系统治理、多污染源协同治理等方面的作用,推进顽固水体、黑臭水体、劣V类水体综合治理。

从“说起来重要”向“做起来紧要”、从“各自为政”向“协同发力”、从“单项治理”向“系统治理”、从“粗放治理”向“精准治理”、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我省正紧紧围绕“五个转变”,把治水攻坚各项工作抓具体、抓出实效。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面对这场全省性、长时段的攻坚战,海南正不断自我加压、迈出新步伐。

“六水共治”大事记

2022年1月—2023年12月

2022年1月4日,海南省委、省政府在文昌召开全省“六水共治”攻坚战动员部署会。

2022年2月25日,海南省治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

2022年3月14日,2022年海南省领导干部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六水共治”专题研讨班在海南省委党校举行。

2022年3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辰受聘担任海南省“六水共治”技术总师、副总师。

2022年4月13日,南渡江引水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2022年4月19日,全省开展水浮莲清理“百日大战”攻坚行动。

2022年5月18日,《海南省总河湖长令》(第2号)、《关于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的动员令》印发。

2022年7月4日,海南省治水办与浙江省治水办在杭州签订《关于建立长期交流合作机制的框架协议》。

2022年9月28日,南渡江水系廊道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九龙滩电站鱼道工程先期动工。

2022年10月10日,万宁市委、市政府签订万宁小海治理军令状。

2022年11月1日,2022年度全省总河湖长暨治水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海口召开。

2022年11月15日,文昌市委、市政府签订文昌珠溪河治理军令状。

2022年12月15日,儋州松涛水库水利风景区(国家级)上榜全国《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

2023年1月13日,松涛水库入选水利部“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

2023年1月30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六水共治”、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工作。

2023年2月5日,南渡江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二期围堰成功合龙。

2023年3月22日,海口美舍河被评为全国“最美家乡河”。

2023年3月23日,三亚西水中调工程引水隧洞主洞实现全线贯通。

2023年5月20日,《海南省总河湖长令》(第3号)、《关于压实河湖长责任制加强城市(县城)黑臭水体治理和水库运行管理的通知》印发。

2023年5月23日,《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大模式六条路径”协同推进的技术指引》印发。

2023年5月25日,以配建模式实施的三亚海棠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示范段完工。

2023年5月29日,三亚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

2023年6月3日,首届治水项目招商推介会在海口召开。

2023年6月16日,万泉河红岭水利枢纽工程通过蓄水验收。

2023年6月26日,省政府召开“六水共治”专题会,研究投融资改革工作。

2023年7月2日,省政府召开“六水共治”专题会,研究农村饮水提升、重点项目融资等工作。

2023年7月12日,2023年全省“六水共治”现场会在三亚召开。

2023年7月24日,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大比武”活动在海口举行。

2023年8月8日,北门江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

2023年9月28日,牛路岭灌区工程开工。

2023年10月10日,三亚市藤桥河流域保护性开发“EOD+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正式开工。

2023年10月13日,海口五源河成功入选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2023年11月1日,《海南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施行。

2023年11月13日,迈湾水利枢纽工程首批243户垦区移民正式选新房入新居。

2023年11月19日,2023年海南省“六水共治”暨河湖长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在海南省委党校举行。

2023年12月1日,全省实行“102”用水报装模式,即对通过“海南省政务服务网”申请用水,并具备接水条件(市政供水管道已敷设至建筑区划红线且水量水压水质符合需求)的项目,精简为1个环节(挂表通水),0份材料,2个工作日。

2023年12月11日,浙江省海南省治水工作结对帮扶推进会暨市县结对帮扶签约仪式在海口举行。

2023年12月18日,《德育学堂》“六水共治”视频专辑上线。

2023年12月26日,2023年全省总河湖长全体会议在海口召开。

“六水共治”攻坚战系列工作亮点

1协同联合工作机制一体发力

我省深入推进“六水共治”与河湖长制融合,建立省人大、省政协、省纪委监委联合监督机制,推动河湖长与属地、部门协同推进流域治理等工作。

(一)河湖长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今年以来,省级河湖长开展巡河调研42人次,推动河湖水质提升、“四乱”整治及河湖治理工作。

省河长办、治水办建立《河流湖库水质督查工作机制》,每月对水质不达标水体进行研判,向河湖长发送提醒函、督办函、通报等共58份,约谈7名市县级河湖长。

建立“林长+河湖长”工作协作机制,河湖长、林长开展联合巡护监测、信息共享、联合会商。

省人大、省政协、省纪委监委开展治水工作问询和联合督察,压实属地党委、政府和河湖长责任。

(二)河湖专项行动扎实开展

省水务厅联合公检法司部门开展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依法打击侵占河湖、妨碍行洪安全、非法采砂等违法犯罪行为,立案查处违法案件72件。

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2023年水利部推送的1024个河湖遥感图斑问题整改销号率达96%,省级推送的河湖问题整改237个。

省水务厅与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建立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制度,强化运输、过驳、装卸、堆存等过程管理。

聚焦城市(县城)黑臭水体,制定《海南省城市(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行动方案》,每条城市(县城)黑臭水体设立河湖长,推动19条城市(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如期消除黑臭。

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平方公里,新增12条生态清洁小流域。

(三)河湖治理协同发力成效明显

制定《推进跨区域流域水环境治理的若干措施》,推动河流跨区域联防联控、共保联治。

三亚、海口、儋州等市县策划实施一批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项目逐步由“小散”到“组合”,水污染治理逐步由“一域”到“流域”。

(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开展南渡江等15条省级河流管理范围复核,水利普查名录外的3329条河流划界工作完成83.6%,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完成72.5%。

完成30条河湖健康评价。

建立山区河道乡级和村级河长责任人、防汛抗洪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巡查管护责任人等“四个责任人”22547名,向社会公布。

完成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计划2025年前打造水利风景区43个。

定安、琼海、文昌、陵水等市县组建水务投资公司,探索投融资路径。

(五)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向好

今年1-11月,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193个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5.9%,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优于省级考核目标。

88个城镇内河(湖)水体104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4.2%,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

2城乡供水品质提质升级

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03%,比2021年底提高4.43%;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达59.3%,比2021年底提高6.1%。多个高品质水项目或示范工程投建。

三亚南山景区、大小洞天景区、海口云洞图书馆3个直饮水示范点项目建成。

海口永庄水厂、儋州那大水厂、三亚西部水厂3个城市水厂推进工艺升级改造。

琼海博鳌东屿岛公共区域高品质供水工程投入使用,文昌航天城、临高金牌港、陵水黎安教育试验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4个重点园区高品质供水工程加快建设。

三亚着力解决边远农村地区饮水问题,率先在全省实现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行政村“全覆盖”,实现城乡供水“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五同”标准化服务。

2023年全省已建成投入使用农村饮水提升工程40处,50万人受益。

3项目库管理模式精准有效

省级统筹建立“调度库+储备库+专项库”的项目管理模式,畅通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工作机制,做好同题共答。

项目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全省项目前期工作、资金申报、开工实施质量,2023年投资突破200亿元大关。从“六水”类别来看:

“治污水”建设项目291个,年度完成投资78亿元。

“保供水”建设项目151个,年度完成投资67亿元。

“防洪水”建设项目28个,年度完成投资6亿元。

“排涝水”建设项目67个,年度完成投资18亿元。

“抓节水”建设项目54个,年度完成投资10亿元。

“优海水”建设项目31个,年度完成投资21亿元。

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了明确“标尺”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大模式、六条路径”技术指引出台,三亚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行“投建管养”模式,入选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省水务厅出台《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大模式六条路径”协同推进的技术指引》,对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选取、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等工作进行科学指导和规范,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精准、经济、高效的治理路径。

三大模式、六条路径,即:“近郊纳管式治理、远郊滨水村落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治理、远郊无河道村落资源化利用治理”三大模式,“近郊村落生活污水纳管式治理、远郊滨水村落生活污水集中资源化利用、远郊滨水村落生活污水分散资源化利用、远郊滨水村落生活污水集中达标排放治理、远郊无河道村落生活污水集中资源化利用、远郊无河道村落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分散资源化利用”六条路径。

截至2023年12月,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1.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任务。

5海南水权交易“多点开花”

我省积极问路水权改革,通过用水权交易,提升水资源的商品价值,实现“谁节水谁受益”良性态势,为下一步推进全省水资源市场化配置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10月17日,海南省首单用水权成功交易,交易水量0.9万立方米,交易单价1元/立方米,交易期限8个月。

日前,陵水黎族自治县连续开展3单再生水水权交易,交易水量共计30万立方米,交易单价均为0.6元/立方米,交易期限均为2年。昌江黎族自治县成功完成1单原水水权交易和1单再生水水权交易,交易水量分别为2万立方米和12万立方米,交易价格均为1元/立方米,交易期限均为1年。

原标题:我省开展“六水共治”攻坚战以来,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效——碧水焕新颜清水润民心

责任编辑:曾令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