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上海船舶噪声扰民事件|都说没问题,那“问题”到底出在哪?

2023-12-28 17:31:04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报

当初欢喜入住沪上高端河景房的部分居民,如今却长吁短叹。

近日,《新民晚报》报道了一桩“罗生门”事件。上海市青浦区新通波塘附近的小区居民反映,河上24小时往来各种运输船,“突突突”的马达震动声吵得人不得安宁,甚至连房子都跟着震动。媒体询问了当地水务局、生态环境局、海事局等多个部门,船舶噪声扰民这一问题均被“退单”,理由是不在权责范围内。

此事一经发酵,引发网友关注。有指责开发商的,有怪住户的,也有质疑相关部门的。本报记者向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实情,他们最终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此题无解。“无解之题”是如何造成的?解决难点在哪?记者尝试理清头绪并追根溯源,也诚邀读者参与讨论——面对船舶噪声问题,是不是真的束手无策?

开发商违建了?

网上有一条高赞评论问道:“先有河还是先有房?”这其实也是噪声问题处理的关键,先建方往往更占理。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此事中的新通波塘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东部,是吴淞江的支流。1977年冬—1978年春,利用华潮浦、嵩塘等老河身加以取直、浚深、拓宽,因其与老通波塘相平行,故取名新通波塘。

新通波塘附近的河景房是什么时候建的?房产中介网站的信息显示,绿地国际山庄的建成时间是2006年,凯迪赫菲庄园的建成时间是2013年,绿地海珀风华小区的建成时间是2015年,映虹桥小区的建成时间是2022年,新闻中频繁投诉的业主多来自映虹桥小区。

很显然,先有河。

是河景房的问题吗?据报道,最靠近河道的别墅距离河岸仅有约20米。这个距离是否违反规定?

深挖上海船舶噪声扰民事件|都说没问题,那“问题”到底出在哪?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在堤防和护堤地禁止建房,河道的具体管理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划定。而《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不得从事的活动包括搭建房屋、棚舍等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具体的河道管理范围,由区(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无论是国家条例还是上海地方条例,都没有以具体数据明确河道管理范围。

各地都是如此吗?其实不然。记者在《深圳经济特区河道管理条例》中发现,河道管理范围按照以下规定划定:有堤防的河道,为堤防外坡脚线两侧外延8米至15米范围内;无堤防的河道,为河道两侧上口线外延8米至25米范围内;防洪防潮海堤,为堤防内、外坡脚线外延每侧30米至50米范围内。河道管理范围内未经批准以及虽经批准但是与防洪、治污无关且批准期限届满时未依法延期的既有建筑物,有关部门应当责令当事人予以拆除;拒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

“即便是有具体规定多少米内不得建房,也是从保护河道的角度去提的,而不是从预防噪声扰民的角度。所以,不能说这些小区距河20米是不对的,因为即使退后50米,船舶噪声还是有可能扰民。”一位噪声专家对记者说。

环评有猫腻?

有网友质疑:新通波塘岸边小区相继建成,环评是怎么做的,是否考虑了船舶噪声问题?

有多位生态环境工作人员和律师表示,单看环评可能找不出问题。“噪声污染具有特殊性,它不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物质,交通噪声更麻烦,污染源都是移动的。”德恒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李加祥告诉记者,噪声有瞬时性、主观性的特点,居民反映噪声扰民,等到工作人员去现场监测,噪声可能就消失了,船舶噪声也不例外。另外,噪声监测是要看一定时间段内是否排放超标,很有可能监测时段不超标,那么此时做环评就是合格的。

此外,李加祥和几位生态环境工作人员指出了同一个问题:环评考虑的是项目本身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环境对自身的影响。“比如,小区周边有高架桥,噪声很大,我们应该查的不是小区的环评,而是这座高架桥的环评,现在是‘谁先建谁有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上海市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小区已经不需要环评了。记者查到2019年的一条新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上海市不纳入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项目类型(2019年版)》(以下简称《豁免名录》),于2019年2月22日起实施。《豁免名录》实施后,上海市超过1/4的建设项目不再需要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豁免名录》以正面清单方式,明确了不纳入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项目类型,相关建设单位将不需要编制环评文件,也不需要办理环评审批或备案手续。

深挖上海船舶噪声扰民事件|都说没问题,那“问题”到底出在哪?

有噪声还买,住户咋想的?

上海市青浦区建管委(交通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关于船舶噪声扰民的投诉,之前并不多,最近相关投诉才多了起来。原因是新通波塘航道较窄,多数船只会选择从主航道通行。然而,最近航运变得愈加繁忙,流量变大后,不少船需要排队,所以一部分船只选择从新通波塘等支流航道通行。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对航道内行驶的船舶没有规定通航时间,所以船舶是可以24小时行驶的。至于声响问题,也不存在静音航行的规定。由此,造成了最近一段时间船舶噪声扰民的矛盾突出。

也就是说,新通波塘的船舶噪声扰民情况是偶发性、阶段性的,会自行消失?“这个我们不敢保证。”工作人员表示。

即便船舶噪声过阵儿会减弱甚至消失,但一旦航道流量增大,老问题又会“卷土重来”。对于附近居民而言,高价购入河景房,却枕着一颗不定时的“噪声炸弹”。

谁来认领“烫手山芋”?

记者了解到,此事目前是由上海市青浦区建管委(交通委)牵头处置,负责答复并协调各方采取降噪措施。

“我们只能采取一些提示的方式,至于效果如何,不好说。”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经在做一些降噪的工作,但是以宣传为主。例如,要求码头企业对拟途经该航段的船舶加强宣传和管理力度;加大巡航频次,要求尽量减速缓行通过该航段;建议夜间尽量减少通行。此外,协调属地、开发商等在居民区航段两端设置提示牌,提示船舶减速航行。

这位工作人员坦言,督办此事也很无奈。“感觉这件事从规定上来看很模糊。”

模糊具体体现在哪里?

此事的一个焦点是,船舶噪声扰民投诉遭遇多部门“退单”。事实上,“退单”原因并非表面上看起来的部门职责权限不清。《“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到,推动船舶噪声污染治理,加强内河船舶行驶噪声监管,此项由交通运输部负责。具体到地方,就是各地交通委和海事局负责。其实监管部门是清晰的,问题在于,相关执法依据模糊甚至缺失。

《噪声污染防治法》主要对船舶的声响装置进行了规定并明确处罚条款。据专家介绍,目前航运对鸣笛、喇叭的限定较为明确,管控效果也比较好。但是,上海市这起船舶噪声扰民事件,指向的是发动机噪声。《噪声污染防治法》对此没有相关规定,上海市目前也没有根据新噪声法出台相应的地方条例。

此外,记者了解到,青浦区相关部门并未对居民投诉地进行噪声监测。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没有针对船舶噪声的排放标准。即便可以《声环境质量标准》作为依据,但是船舶噪声的污染源是移动的,如果发现超标,去处罚谁?无法对具体船只追责。

航道不可能停运,处罚对象或责任方难寻,能够采取的措施只能是在居民区一侧进行最大限度的噪声阻隔。如果是新建小区,窗户玻璃、房屋等应该具有隔声效能;如果没有,可以要求开发商加装。

另一个有效措施是建隔声围挡。比如,减弱道路噪声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在高架桥装声屏障。但专家表示,地面道路建声屏障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周围居民未必同意加装遮挡视线的声屏障,因为如此一来,河景房的吸引力和价值将大打折扣。

在噪声污染越来越受关注的当下,船舶噪声问题其实相对“小众”,这可能也是相关法律法规支撑不足的原因。但记者发现,在上海市,船舶噪声的问题不是个例。

今年4月,《新闻透视》报道,上海浦东周家渡街道上南十二村的居民反映,家门口的川杨河出现了大量船只靠泊的情况,柴油发动机发出的轰隆声让人难以入眠。船只航行与涨落潮有关系,由于每天涨落潮时间不定、时长有限,这些船不得不在距离船闸不远处靠泊等候。

2021年5月,《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宝山区泰和西路3527弄荻泾花苑小区的居民多次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小区紧邻的航道一天有上百艘船通行,噪声几乎是全天候不间断。荻泾是宝山区连接南北水域的唯一一条通航河道。

事实上,上海这些船舶噪声扰民事件最终的处理方式比较类似,以宣传警示为主,并未根本解决问题。

其他地方有类似苦恼吗?

有内河航运的城市,或许对船舶噪声问题并不陌生。

2015年,水路发达的温州市遭遇了这一难题。温州市海事局抽调骨干力量研究《温州城区内河运输船舶噪声污染成因与对策》课题,特邀专家重点在市民反映较多的航段水域进行驻点噪声测试,分析成因,查明船舶噪声污染现状,并研发消音装置,推动内河运输船舶加装此装置。

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景房住户反映,船舶柴油机动车噪声影响睡眠。对此,顺德海事处解释了船舶噪声的来源。一是停泊作业噪声,海事部门会检查船舶是否存在非法停泊作业行为,若有则责令其立即停止作业和离开,并对涉嫌违法行为进行处罚。顺德海事处已将辖区内很多敏感水域划定为禁止停泊作业区,避免船舶非法停泊作业引发噪声扰民。另一来源是船舶航行噪声,主要来自发动机运行时的噪声,还有为避免碰撞使用声响装置发出的声音。前者主要由《船舶法定检验规则》进行规范,由船级社通过法定检验实施管理,船舶航行运输均需持有合法的法定检验证书。

梳理一番之后,根源问题逐渐明晰。针对船舶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细致,处罚依据不明确甚至存在空白;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地方的解决态度不够主动、坚决,目前的噪声技术也不足以支撑消除居民困扰;上海映虹桥小区是新建小区,在有噪声隐患的情况下继续建设河景房,说明地方对船舶噪声问题不够重视。《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交通干线两侧、工业企业周边等地方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还应当按照规定间隔一定距离,并采取减少振动、降低噪声的措施……

从噪声扰民投诉整体情况来看,船舶噪声占比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沿江沿河地区来讲,这样的矛盾正越来越突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