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广场使用30年后老旧又落后,上海初代国际社区治理“中年病”

2023-12-28 18:51:45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社区广场使用30年后老旧又落后,上海初代国际社区治理“中年病”

“儿童乐园已经建好,但快递和外卖小哥的非机动车行车区域还未划分,还是有安全隐患。”

“门口的斜坡还有些坑坑洼洼,改造后广场人流量又大了,应及早修补。”

日前,一场万科广场共治委员会例会在虹桥街道“古北之源党群服务中心”举行。长宁古北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首个国际社区,万科广场则是这里首个公共广场,见证了古北新区的发展变迁。

12月初,历经30余年风雨洗礼的万科广场修缮后焕新亮相,聚焦广场改造与长效管理的“古北之源共治委员会”也已成立,在“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长宁虹桥,探索构建“国际开放型社区治理共同体”。

社区广场使用30年后老旧又落后,上海初代国际社区治理“中年病”

曾是古北地标,却成“三不管”地带

走进被三个小区环绕的万科广场,粉色的外墙和阳台结构能依稀辨认出上世纪90年代的建筑风格。很难想象,这座如今路面平整,花箱、灯带、休憩座椅齐全的社区广场,2个月前还是破旧的状态。

万科广场所在的古北一期,是上海首个整体按照国际社区高标准建设的涉外社区,属地荣华居民区是全国第一个涉外居委会。这里曾是上海最好的商品房地段之一,先后吸引了来自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

1992年11月,《解放日报》曾报道位于水城南路的万科广场大厦奠基,当时大厦相关建造投资额就达1.4亿元。随着住宅项目相继入市,位于水城南路37号的万科广场,周边陆续建造了3个小区、30余家沿街商户和1家大型超市,常年保持着可观的人流量。

社区广场使用30年后老旧又落后,上海初代国际社区治理“中年病”

社区广场使用30年后老旧又落后,上海初代国际社区治理“中年病”

然而,伴随原广场管理方的转制退出,未被划入市政管理范围的万科广场,开始面临无人看管的尴尬。而根据相关物业条例规定,万科广场周边小区物业的管理范围只能到建筑面积前6米的范围。面积达3200平方米的万科广场,就此成为管理空白。

“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建造历史久远,近十年间,万科广场基础设施老旧的情况开始显现。路面不平整、水管生锈老化、电线裸露、防护栏缺失、建筑表面老旧破损、公共插座松动等隐患频现。广场还因无人管理,而出现私设儿童弹跳床等游乐设施。伴随快递、外卖行业的发展,非机动车在广场无序穿行也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社区广场使用30年后老旧又落后,上海初代国际社区治理“中年病”

下一步荣华居民区将从广场细部着手,持续改善广场环境

“广场破破烂烂,居民就不再爱惜,高空抛物的现象也开始出现。”一位居民告诉记者。

五金小区业委会成员郑维琪回忆,2017年,小区曾有一名70多岁的老人因地面坑洼,在广场摔了一跤,幸而人无大碍。但这让周边居民和荣华居民区下定决心,要让这个古北地区的老牌广场改头换面,重现荣光。

20盏路灯,打破各自为政僵局

今年6月,虹桥街道在主题教育期间探索建立党建引领下的网格治理共同体,启动了“构建国际开放型社区治理共同体”项目。万科广场的改造,第一时间被列为试点。

6月17日下午,万科广场迎来今年第一场“街区开放日”。周边居民共同开展了一场“广场诊断”,居民区党总支现场发放问卷,2天内就回收线上线下有效回复145份。来自亲子家庭、老年居民、广场商户、年轻居民等四类重点人群的5个高频改造诉求浮出水面,可用“绿色、整洁、国际化、无障碍、儿童友好”等五个关键词总结。

这还只是万科广场改造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环节之一。虹桥街道还牵头居民区开展走街调研,分析广场周边的交通组织、商业资源和公共资源,并基于最新调研结果,分析万科大厦、五金小区和广场大厦等周边3个小区的居民、商户、物业收支情况,以及楼宇治理难点和相邻关系。

社区广场使用30年后老旧又落后,上海初代国际社区治理“中年病”

“老人们希望有休憩空间和绿化,家长希望有儿童乐园,商户希望增加门面显示度……各方诉求越是繁杂,民主协商就越要讲求效率。”荣华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诚告诉记者,从启动万科广场改造,到最终居民、商户、物业、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协商敲定方案,期间只经历了一个月。

打破广场周边小区、商户多年来各自为政的僵局,是形成共治合力的关键,荣华居民区恰好有着丰富的经验。2019年,虹桥街道曾牵头成立黄金城道步行街共治委员会,通过讨论街区守则,让各方治理主体参与社区发展的决策,从而解决业态杂乱、停车无序等制约街区发展的难题,形成多方联动的国际社区共治模式。

社区广场使用30年后老旧又落后,上海初代国际社区治理“中年病”

万科广场于是成立了“古北之源共治委员会”,并在广场西侧新设古北之源党群服务站,共创“古北之源”自治品牌。但相较黄金城道所在的古北二期设施尚新,古北一期公共设施的“中年病”更明显,共治委员会的运作模式并不能依样画葫芦照搬黄金城道。

打破僵局、让各方对广场治理模式“豁然开朗”的,是20盏路灯。

“30年前刚搬来时,我们也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年,现在都已近古稀之年,周边小区居民近半数都是60岁以上老人。”广场大厦居民刘兴贵告诉记者,居民年岁渐长,但公共广场的配套却没跟上。最初,广场并无路灯,居民们也未觉不妥。但近些年,大家普遍觉得夜间行走不便,广场到了晚上人气越来越弱,商户经营不如预期,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万科广场共治委员会便专门围绕“路灯”进行讨论。最终,根据小区出入口位置、商户经营作息、居民出行习惯等因素,决定增设20盏路灯。此时,作为妇女代表的居民徐阿姨提出,考虑到儿童和老人的睡眠作息,广场的灯光都应向地面投射,减少对低层居民楼的光污染。

这一建议很快得到采纳,关灯时间也明确在每晚10时30分。“在商户经营和居民生活中找到了公约数,共治委员会则探索出一条开放街区公共空间的自治共治路径。”陈诚说。

社区广场使用30年后老旧又落后,上海初代国际社区治理“中年病”

万科广场改造后增设的儿童乐园

社区广场使用30年后老旧又落后,上海初代国际社区治理“中年病”

座椅

社区广场使用30年后老旧又落后,上海初代国际社区治理“中年病”

多磨合交流,问题矛盾更要开诚布公

根据需求统计,万科广场的改造最终围绕照明、路面更新、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社区花园、休闲座椅、无障碍设施展开。然而,刚一开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店门口都是挡板,这个生意还让不让人做了。”11月,广场改造施工期间,一家餐饮商户的店主忍不住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超过1人高的施工围板将店面围得严严实实,影响了餐厅经营。

商户的诉求第一时间传递到了居民区党总支。“我们和商户马上进行了沟通,请对方理解改造中不得不对店门前区域进行暂时封堵,承诺督促施工方加快进度,并为商户辟出了顾客临时通行的通道。”陈诚说,交流中这位店主也感慨,自己开设的居酒屋讲究氛围格调,这几年万科广场环境越发老旧,餐厅损失了不少生意,比高峰时下降了约20%。得知广场改造后,环境、设施都将大幅改善,还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商户对改造中带来的“麻烦”表示了理解,还主动参与了12月初举办的公益市集。

社区广场使用30年后老旧又落后,上海初代国际社区治理“中年病”

记者采访当天,恰逢共治委员会讨论修订《古北之源广场管理规约》。这一广场共治公约已在一周前的例会上讨论通过,但成员们仍负责地提出了诸多修改建议,并且开门见山、直言不讳。

“广场儿童乐园用了粉色沥青,如果宠物在这里大小便了,是不是也要对主人进行规范,竖一块标识提醒一下?”“上次开会就提到,要为非机动车划分行驶区域,今天我就索性问了,具体什么时候能把线划好?”刘兴贵接连抛出两个问题,陈诚逐一记录,并当场对划线问题给出了“本周解决”的答复。

参与例会的虹桥街道综合执法队代表奚成樑补充:“垃圾投放不仅要设置容器,标识也要鲜明;举办活动要向街道和共治委员会报备,现场派志愿者维持秩序,做好安全预案。”首次参会的“柒铂洗衣”店主李单单则主动提出,乐意为周边小区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免费洗衣,她的这家小小洗衣店11月才刚刚开业……

社区广场使用30年后老旧又落后,上海初代国际社区治理“中年病”

《古北之源广场管理规约》

广场改造的每一步都让居民自己来选择,这一过程如何保证效率?在陈诚看来,居民区党总支要做的就是把居民都凝聚起来,产生思维碰撞,让大大家主动磨合。“每次例会若各方代表都能积极到场,交流多了自然就相互熟悉脾气和思路,即便有问题矛盾也能开诚布公地提出并及时解决。”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依托虹桥街道“美好社区先锋行动”的项目撬动,荣华居民区党总支将持续引领万科广场周边各小区的“三驾马车”做好广场的长效治理,及时修补破损坡道、监督小区物业承接广场的日常保洁、引导商户规范有序经营,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让广场由内而外真正焕发新生,并为古北其他公共设施的更新改造提供有效经验。

社区广场使用30年后老旧又落后,上海初代国际社区治理“中年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