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

2023-03-28 06:55:43 - 南宁晚报

“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

“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

■本报通讯员左高捷黄伟勤杨桢

  记者韦薇

近日,在广西非亲缘定点采集医院,来自革命老区百色市的白衣天使周女士和南宁市民黄先生分别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广西第522例、第523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两名血液病患者撒播重获新生的希望。

白衣天使爱心献“髓”

周女士是百色市某医院医务工作者,也是一名中共党员。新冠疫情发生后,她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到一线参与核酸检测及运输组工作,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危险全力以赴参与疫情防控。

2021年6月,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时,她在红十字志愿者宣传动员下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成为志愿捐献者。

去年9月,正在医院上班的周女士接到百色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工作人员告知她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型结果相合,她没有犹豫就答应捐献造血干细胞。

同年10月,周女士签署相关文书,并积极配合百色市红十字会的安排,先后完成了高分辨配型、捐前体检等工作。“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血液可以再生,但是生命不能重来。我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拯救一个生命、一个家庭,我觉得很荣幸。”

得知女儿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周女士的父亲一开始是不同意的,母亲却十分赞成,还不停地给老伴科普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最终,周女士不仅得到了父母的赞同,还得到了单位和丈夫的支持,她更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助力地贫患者迎新生

志愿者黄先生是南宁市第18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此前,南宁市民黄先生通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宣传渠道了解到,若是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就能够为病患及家庭带去一份生的希望。于是,在武汉疫情解封后的某一天,他主动前往献血屋献血,并填写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登记表,留下血样。

两年后,黄先生接到了来自南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基因配型初步相合。患者是一名学生,患有地中海贫血。他兴奋地说:“配型成功率低于十万分之一啊,这像中彩票一样幸运,我非常愿意帮助患者!”

黄先生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向父母科普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消除他们对捐献有害身体健康的顾虑,改变他们认为的捐献干细胞就是骨髓穿刺采集的传统观念,让他们明白非亲缘之间的采集方式是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因为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自我更新。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经过各阶段检查,黄先生近日被安排入住定点采集医院。住院大约一周时间后,在采集前5日,黄先生遵医嘱每日注射干细胞动员剂。医生告诉他,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量极少,不能满足移植的需要,通过注射药物动员,能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迁移到外周血中,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增加15~30倍,以满足移植需要。黄先生表示,他很清楚孩子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希望患者可以早日康复、健康成长,心怀善爱、奔赴未来。“我也希望入库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库容量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那些身处绝境的患者就有更多的机会看到希望的曙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