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动节由来

2024-04-28 06:05:03 - 经济日报

“五一”国际劳动节,又称国际劳动节,诞生于1889年7月。其从提出到确定,经历了几十年的斗争。

19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步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为榨取更多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剥削工人。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缩短工时、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要求。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通过8小时工作制。不过很显然,政府与资本家对此早有默契,大家都睁只眼闭只眼,而工人们的境遇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最终,忍无可忍的工人决定举行更大规模的罢工,争取自己的权利。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8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5月1日,美国2万多家企业的35万名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仅芝加哥一座城市,就有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陷入停摆。

当时在罢工工人中流行着一首《八小时之歌》。歌中唱道:“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只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8小时工作。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厂,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归自己!”

这次罢工虽遭到了美国当局的镇压,但依旧震撼了整个美国,并最终迫使美国政府宣布实施8小时工作制。为纪念美国工人的罢工运动,1889年7月14日,恩格斯组织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的共同节日——国际劳动节。

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洲多国的工人阶级走上街头,争取合法权益。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将国际劳动节定为全国性节日。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历史可追溯至1918年。彼时,一些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传单,将“劳工权利”“劳工尊严”“劳工神圣”等观念引入中国。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主题就是“劳工神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1989年以来,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世界多国依旧保留了形式多样的劳动节习俗。

比如,俄罗斯这一天会在全国范围内放假,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及群众性游行。一般来说,“五一”游行的队伍要先穿过城市的主要街道、广场,最后聚集到古老的或者宽阔的中心广场上。

又比如,德国将国际劳动节与本土情人节“混搭”在一起。每年5月1日当天,德国很多地方都会立起名为“五月柱”的桦树干,女孩子们会把自己的爱情心愿写好挂上去,期望得到心上人的回应。此外,在德国传统文化中,“五月柱”还象征着生命力。所以,很多地方都有5月1日到“五月柱”下围成圈聚餐的习俗,许多德国人还会在这一天在田间跳舞,祈祷来年丰收。

不过,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将5月1日定为劳动节,比如其发源地美国。美国将9月的首个周一定为“劳工节”。关于这个时间的确定,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在1882年9月,纽约市的各个工会均举行了集会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第二种是,当时的工会领导认为,9月初的气候非常舒适,在这一天放假,可以让工人们更好地休息,也方便工会进行各种活动。

总体来看,相较于100多年前,如今世界各国工人的待遇都有了质的改变。而“五一”国际劳动节也正如其名称所昭示的,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劳动者的共同节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