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还剩多少个BP?”——债市热中基金经理的交易焦虑

2024-05-28 03:30:19 - 上海证券报

◎聂林浩记者马嘉悦

2016年8月,一篇题为“职业生涯还剩100个BP(基点)”的文章走红债券投资圈。如今,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2.4%以下,业内人士再一次直呼:“我们的职业生涯还剩多少个BP?”

越跌越慌,越慌越卷,成为近期不少固收基金经理投资操作的真实写照。

“3月债券市场收益率步入低位区间以来,‘可投资产稀缺’逻辑持续强化,拉长久期成为机构投资者共同的选择,不仅票息贡献的收益越来越少,而且超额收益的获取也越来越难。为了给客户一个交代,只能通过利率择时、加码信用债等手段应对市场的变化。”债券基金经理张波(化名)坦言。

内卷之下,有人继续深挖债券市场的每一个基点,有人则将目光投向了权益市场。多位“固收+”基金经理表示,在经济数据释放积极信号、增量资金陆续进场的背景下,权益类资产性价比凸显,因此近期提高了权益类资产的仓位。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中长期来看,债券市场收益率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但短期要警惕阶段性过热后震荡回调。未来,加强利率债波段操作、增配中短期信用债、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均是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方式。

“投资难度更大了”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的极致行情,让不少基金经理犯难。

以10年期国债为例,今年3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向下突破2.3%关口,创2002年以来新低。截至5月27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321%,尽管较3月低点小幅上行,但仍处于历史低位区间。

“今年3月,当看到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到如此低的水平时,我们心里挺慌的。”一位从业近15年的固收基金经理向上海证券报记者感慨道。

他坦言,从长期来看,未来债券市场收益率中枢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但是,从绝对收益的角度来看,当下债券市场阶段性过热,确实提高了固收基金经理的投资难度。

感到投资难度加大的固收基金经理,显然不止一位。

“自2023年以来,债券市场收益率的持续下行,使得以往被资管机构广泛应用的票息策略越来越难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由此对开发新的投资策略特别是波动率较低的稳健型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华宝信托固定收益部投资经理张浩说。

过热之后,债市将阶段性震荡成为机构的一致预期。

张浩分析称,超长期特别国债启动发行将对短期资金面构成压力,但出于稳定金融市场的目的,央行大概率会采取措施保证流动性相对充裕。在存在一致预期的市场环境下,为了赚取超额收益,机构投资者往往会“抢跑”,加大交易博弈的难度,后续债市震荡幅度或加大。

“中短期信用债更‘香’”

在长端和超长端利率债走势将出现震荡的预期下,越来越多的机构将目光转向中短久期信用债。

德邦基金表示,受银行“手工补息”整改影响,居民存款收益下降,致使居民存款向理财产品转移。一方面,短期内信用债市场将继续面临可投资资产稀缺的情形,部分资金可能转向票息品种。从理财配置的偏好来看,中短期信用债或将受益;另一方面,在当前收益率和信用利差都处于低位的情况下,市场波动幅度或将加大,二永债或许存在交易机会。此外,在信用债品种中,关注有科创债和绿色债支持的转型城投债。

在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看来,未来想在债券市场获得超额回报应在“波段操作”“交易增厚”“品种选择”“期限结构”和“风险平价”等方面发力。特别国债和地方债供给增加时,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具备通过波段操作增厚收益的机会。

“权益类资产性价比优势不容忽视”

除了加码中短期信用债,很多固收基金经理还将目光投向更具弹性的品种,如股票、可转债等。

“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来看,权益类资产当前性价比较高,我管理的‘固收+’产品目前权益类仓位已经增加到最高水平。”沪上某基金经理透露。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助于拉动内需、改善宏观预期,提升市场对于权益类资产的风险偏好。”在汇添富基金看来,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呈现常态化特征,意味着未来几年我国将持续通过扩大财政支出的方式来扩大内需,释放了较长期内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明显信号,有利于经济稳步增长。回溯数据,历史上特别国债发行均对A股市场形成了一定的支撑作用。近期市场已呈现回暖迹象,本次特别国债发行或助力A股进一步上行。

可转债也受到机构的重点关注。鑫元基金表示,一方面,纯债类资产当前静态收益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另一方面,风险偏好提升有望带动权益类资产以及可转债资产上涨。

“当前时点,若为各类资产的投资价值排序,我们认为权益类资产处于优先地位,其次为可转债以及债券资产。目前权益类资产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向下风险相对有限,具有较高的投资性价比。”银叶投资投资经理刘璐表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