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大数据、人工智能……文博会,带来哪些行业新风向

2024-05-28 07:43:27 -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新闻网

元宇宙、大数据、人工智能……文博会,带来哪些行业新风向

5月27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落下帷幕。

“见识了太多新奇产品”“跟各种有学问的数字人用新思路聊天,都聊累了”“文博会虽然已走过20年,但仍然感觉很年轻态,很新”——本届文博会上,听到最多的就是“新”字。

“文创中国”专题展区首次在文博会设立,是“新”的;好玩到爆的文创产品新颖别致、各有巧思,也是“新”的;各地的传统文化项目、历史名人IP虽然都保持着原汁原味,但其展现形式是“新”的。在汕头展区,英歌舞都能让机器人跳了;在河北展区,应用体感、VR等技术,观众可以化身为河北梆子扮相的穆桂英、赵子龙等数字形象,在虚拟世界里体验唱念做打,感受戏曲的魅力;一家大连企业带来了仿生机器人,其中“李白”“杜甫”脸上的皱纹和胡须都纤毫毕现……细细想来,这些“新”都离不开科技的加持与赋能。

科技赋能文化产业

元宇宙、大数据、人工智能……对普通人而言,这些“硬”词虽然高频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却不见得谁真敢说出一个“懂”字。然而在本届文博会上,很多参观者的感受都是“高科技原来真的无处不在,数字让我们的眼界和生活大不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让人们在吃穿住用游中都更方便快捷,甚至有人说这一圈逛下来,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用日行千里也可以体会到新发展新变化。

5月27日,在13号馆,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鹏城之翼”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顶流”地位。“这几天来了不知道多少人,有时候真是挤得里三层外三层,有科技爱好者前来学习,也有很多景区或大项目的经营者来谈合作。”深圳鹏城之翼通用航空办公室主任许雯欣告诉记者。

“我专门搜集过资料,知道这款八轴十六桨的‘飞机’,能够实现预设航线的载人无人驾驶飞行,做到智能导航、精准起降。”专门从广州赶来的科技爱好者于文广说,“从展会开幕我都来三趟了,最后一天本以为人能少点,一早赶来就是为了能够近距离接触。”

记者看到,从上午10时到12时,有3家景区经营者现场咨询交流,希望有机会能把这种新体验、新项目引入自家景区,形成新的吸引点。

今年以来,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未来产业,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增长新引擎。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型科技企业争相进入低空经济新赛道。

本届文博会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展会从举办之初就秉持为各类创新企业和机构搭建展示交易平台,促进科技充分赋能文化产业,展现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广阔发展前景的初心和理念,“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5月27日中午,在15号馆四川展区,顶部环形LED屏滚动播放着三星堆、大熊猫的相关影像,甚是显眼。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青铜扭头跪坐人像、青铜着裙立人像等文物的复制品,也成了文博会现场的“大明星”。一款四川本土研发的XR超高清沉浸式体验空间吸引力爆棚。在这个由数千块LED柔性屏形成的异型曲面空间里,观众不需要戴VR眼镜,就可以沉浸式体验深度游三星堆遗址,感受古蜀文明的神奇之美。瞬间场景转换,似乎又来到了大熊猫基地,萌萌的国宝迎面走来,让现场的几位小朋友兴奋地大叫起来。

“东坡肉,慢火细炖,寓含着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每一块肉都满载着故事,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承。”大屏中,苏轼数字人表情生动,胡须飘飘,对观众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的胡明告诉记者,这款数字人是基于文化大模型训练而成的,是为四川文投定制的一款产品。

在11号馆,河南展区的“商朝女战神”妇好同样十分拉风。屏幕中的她面容清秀,衣物和配饰十分讲究,和观众有问有答,知识广博又妙趣横生。“太牛了,这个‘妇好’有学问又有性格,一点不像传统印象里对话很‘套路’、口气很生硬的AI数字人。”高二学生李津津在跟“妇好”一番交谈后,显得十分开心。据介绍,“妇好”是基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各类文物,围绕商代服饰的考古研究成果,植入大量文化史料知识图谱,通过神经网络,打造的国内首个专家型考古数智人。未来在智慧旅游、智慧导览方面也会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呈现多维立体的商王朝,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本届文博会上,诗仙李白成了“最忙的人”。在云飞励天展区,AI相框里的“李白”保持着自己的诗仙本色,跟人们对诗轻轻松松;在元象科技展位,数字人“李白”化身全能旅行智能导游,能够规划旅行、撰写游记、吟诗作赋;在来画科技展位,挂在墙上的“李白”活灵活现会说话……

AI无处不在,这是参观者对本届文博会的共同感受。文博会期间,在河北展区,虚拟主播“冀小佳”与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郝士超互动直播;在上海展区,观众用前沿的AI图像生成技术生成作品,体验AI绘画的乐趣;在北京展区,AI再现了圆明园《四十景图》,观众仿佛置身实景;在江苏展区,观众可以跟着“宁好”数字人玩转南京博物馆;粤传媒参展的数字人,用全面仿真的AI形象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安徽新媒体集团的AI数字人主播开展探馆活动,对安徽展区进行了详细介绍;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运用新技术,打造了芒果大模型、AI导演“爱芒”,让用户云游于“芒果平行宇宙”……

智慧未来即将到来

在河北展区,雄安新区时空长廊打造出的沉浸式、交互式创意体验空间,连续几日都挤满了游客,墙上移步换景的震撼效果,让体验者感受到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快点加速!小心小心!”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上,观众在广州卓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前排起长队。该公司带来一款名为“暗黑战车”的VR体验车,观众可通过VR进入“原始森林”场景,身临其境体验游戏的快乐。

在宁夏展区,“文旅+科技”的西夏陵高沉浸式体验空间,连日来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体验。据工作人员介绍,西夏陵已被确认为中国202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但是由于年代太过久远,西夏陵的月城、碑亭、阙台等建筑都已损毁,游客无法看到这座陵墓最初的风貌。“我们这次带来的这个体验展以实地全息扫描为基础数据,利用先进的VR技术实现文化遗产的动态化,将西夏文物及其原生态环境在时空一致性上进行复原。”工作人员说。

在西夏陵高沉浸式体验空间,观众纷纷戴上VR头显设备,身临其境地探索和感受西夏陵的建筑结构、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体验穿越到千年前的西夏王朝的奇妙。

工作人员邀请记者进行体验。戴上设备后,记者仿佛置身贺兰山下的沙漠中,跟随数智人导游慢慢走近陵墓,月城、陵城、陪葬的雕塑等一一映入眼帘。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来文博会参观本身还是一次好玩的“旅行”。

文博会是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晴雨表”与“风向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展现出新质生产力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注入的强大活力。透过文博会这一窗口,不少科技企业在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行业积极布局大模型,智慧未来值得期待。(河北日报记者韩莉田恬)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