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和机制:关于电改的一个分析框架

2024-05-28 08:14:41 - 中信证券研究

文|华鹏伟 李想 华夏

关于电力体制改革,我们试图从供需和机制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这里的供需主要指的是电力供给和需求以及如何通过交易机制来实现供需的匹配,其中的电源供给的形式多样,包括了火电、核电、风电和光伏等;需求包括大工业需求、一般工商业需求、居民需求等。机制不仅包括了供需之间的交易机制,目前主要是长协和市场化交易;还包括了电源之间的协调机制,比如容量电价和辅助服务市场等;也包括了需求之间的协调机制,比如峰谷差电价、虚拟电厂和需求响应等。而为了支撑上述供需和机制的运行,需要硬件的建设(包括电源和电网建设等)和软件的建设(包括机制的完善和平台的搭建等)。我们建议关注基荷电源设备及电力运营、电网设备、软件系统、需求侧运营商等方向。

▍从供需和机制看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

电力体制改革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要通过有效的机制来实现电力供需之间的平衡。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整个电力体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从供给来看,多种电源包括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从需求来看,需求变得越来越分散且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机制要实现供需的有效匹配,不仅要实现供需之间的链接,比如通过电力长协和市场化交易来实现;还要在输出稳定的电力供给,这样就需要电源之间机制的协调;也要实现需求之间的协调,随着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有源需求侧的协调也更加复杂。这样看来电力供需和供需之间的机制,供给和供给之间的机制,需求和需求自身的机制,以及为了支撑上述系统和机制的硬件和软件,这是我们分析电力体制改革的框架。

▍电源供给和电源之间的协调机制。

目前来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接入是目前电源侧的主要特点。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截止到2023年年底,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比重超过15%。而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持续建设,预计其在发电中的占比会继续提升,这也对电源之间协调机制的完善提出了需求。目前,电源机制的协调机制主要有①电力的市场化交易,最近几年新能源发电市场化交易的比例不断提高;②容量电价机制的完善,包括火电和抽水蓄能等都有明确的容量电价;③辅助服务市场的完善,包括电源之间的付费机制;④绿电和绿证体系的不断完善等。另外,为了电源之间的协调,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同时,火电和核电等基荷电源的建设、储能设施的建设也有所加速。

▍需求侧和需求侧机制的不断完善。

目前来看,随着分布式电源和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接入,电力需求所表现出现的特点是有源的需求侧和需求的离散化,另外随着国内产业升级,对用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如何提高用电需求的稳定需要推动用电主体自身、用电主体之间、用电主体和分布式电源的协调。而电力需求侧自身机制的完善包括了①有序用电和需求侧响应的推进;②峰谷差电价的拉大和多个峰谷,如根据央视网,浙江每天可以实现两个峰谷电价;③虚拟电厂的发展,比如在浙江(根据北极星电力新闻网等)和广东(根据南方电网官网、澎湃新闻)等省份都在推进;④“源网荷储”等分布式电源和用电体系的发展;⑤阶梯电价机制的完善等。

▍硬件设施(电源设备和电网设备等)和软件系统(交易平台等)的建设。

硬件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了电源的建设、电网的建设和储能设施的建设等,其中电源的建设不仅有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更有包括了火电、核电和燃气发电等基荷电源的建设,此前我们多次重点分析和推荐和火电和核电设备的投资机会;电网的建设不仅包括了特高压的建设、还包括了配网的建设、电网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建设等,其中电网的数智化建设是国家电网今年重点的工作之一;储能的建设不仅包括了电源和电网侧的储能、还包括了需求侧的储能,同时多种储能形式持续推进。软件系统的建设包括了调度系统的升级和完善、电力交易平台的建设、用电需求管理平台的建设、“源网荷储”交易体系的完善等。软硬件的建设,尤其是软件体系的完善,也很好地反映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

▍风险因素:

电力体制改革推进不及预期,电源和电网建设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不仅包括了电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链接和交易机制的完善,还包括了电源供给端机制的完善和需求自身机制的完善。在改革和机制的完善中,我们建议关注基荷电源设备及电力运营、电网设备、软件系统、需求侧运营商等方向。

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和机制:关于电改的一个分析框架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