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仅出版半年的报纸功不可没!75年前,《解放日报》与它有段渊源

2024-05-28 10:38:16 - 上观新闻

自1948年10月1日在济南创刊,至1949年3月31日停刊,刚好六个月,《新民主报》即完成了历史使命。随后,时任社长兼总编辑的恽逸群带领报社人马,与来自新华社华东总分社、新潍坊报、华东新闻学校等方面的人员,组成新闻大队南下,参与创办上海解放日报。

记者辗转采访多位报史研究者,寻访旧址旧物,努力还原那段峥嵘岁月。

1万5000份创刊号“秒空”

在济南市委机关报济南日报报史馆,陈列着不少与它的前身新民主报相关的珍贵资料。透过一张张历史照片,新民主报的接管往事再被提起。

1948年8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准备解放济南。按照中共中央华东局的指示,大众日报社和新华社华东总分社,一面组织前线报道,一面抽调人员准备进城接管。9月初,以大众日报社和新华社华东总分社为主,共抽调120余人组成济南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出版部,大众日报总编辑恽逸群任部长。干部大队先到益都(现青州)集合编队,再步行至张店(现淄博)培训,停留数日后入济南。

从益都到济南,干部大队一路徒步,还拿着武器,年轻人背着长枪,恽逸群和几名干部拿的是短枪。据新民主报工业报道组组长陈华鲁回忆,路上一直有敌机凌空扫射,济南外逃的群众也络绎不绝,不时看见有人伤亡,气氛紧张。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20日出版大队动身,22日一早开始向济南进发,到22日夜尚有隆隆炮声之时,摸黑向市区前进,当晚12时左右进入商埠。与济南军管会取得联系后,出版部的领导、编辑、记者等进驻经二路纬二路原国民党中央银行;接管印刷厂的同志,一部分进驻经三路小纬六路原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山东新报报馆,一部分进驻经三路纬二路大华日报报馆。

这份仅出版半年的报纸功不可没!75年前,《解放日报》与它有段渊源

出版部共接收各类新闻机构近20家,接管了10余家印刷厂(局、所)。

新民主报印刷厂的厂址被选在原国民党大华日报印刷厂。这个厂印刷设备较好,还有一座五层大楼,其高度为当时济南之最。

济南日报报史馆馆员王一飞在研究史料时,发现了一段小插曲:轮转机虽好,来接管的工人中却没有会使用的,幸好有一个原日本印刷工人望月雄次郎会操作,才保证了报纸的顺利印刷。

据时任新民主报记者的金钊回忆,他负责接管的民报靠国民党电台提供国际国内新闻,地方消息由几名记者采写,几名编辑用剪刀剪取各方面的消息。他对他们宣传了党的政策,使其安心,后有两人被新民主报录用。到9月30日,各单位职员、工人共录用200余人。

1948年10月1日,济南解放后的第七天,中共济南特别市委机关报《新民主报》创刊号终于诞生了。1万5000份创刊号当天上午被市民抢购一空,各贴报处挤满读者,兴奋地念着“活捉王耀武”等消息。“看《新民主报》”的叫卖声响遍全市……

这份仅出版半年的报纸功不可没!75年前,《解放日报》与它有段渊源

解放区最早城市报纸之一

作为解放区最早一批城市报纸之一,新民主报与当时新创办的新华社济南分社两位一体,驻经二路纬二路原国民党中央银行,恽逸群为社长兼总编辑,副社长为李辛夫,编辑部主任先后由李力众、沙洪、王中等担任,下设采访科、编通科(编辑通联)。

在济南日报报史馆,记者见到了这份几近失传的《新民主报》创刊号。发刊词《本报的任务》开篇就气势磅礴:“济南解放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从济南滚开了!”发刊词指出,该报宗旨“首先是为恢复与发展生产事业、繁荣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服务,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卫生事业服务”,任务有三,其中“向济市同胞宣传解释中共中央的基本政策,特别是城市政策与工商业政策”列在最前。

这份仅出版半年的报纸功不可没!75年前,《解放日报》与它有段渊源

“你们注意到了吗?这里面还有几个有趣的细节。”王一飞指着版面,饶有兴致地讲起他的发现:创刊号社址是“经三路纬二路”,标明“经华东邮电总局登记中”,从第三十七期起,社址已经改为“经二路纬二路”。他猜测,创刊时,一切或许尚未准备就绪,刊登的社址可能是印刷厂址,之后才改为编辑部地址。

“更有意思的是,新民主报还提过价。”王一飞介绍,创刊初期,每期售价为北海币(由抗日根据地政府创办的北海银行发行)二百元,一个多月后,《新民主报》刊登《本报变更定价启事》:“本报创刊伊始,为优待读者,定价特低,与纸张成本相差过远,兹定于十二月一日起,改为零售每期四百元。”

重视副刊,重视读者意见

创办新民主报的半年,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极其忙碌的半年。时任新民主报工业组编辑的王金言曾回忆刚入城时的艰苦:“有许多同志是刚刚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来的前线记者,他们由于长期战斗,生活在烽火连天、风餐露宿、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里,过度劳累,患上了当时被视为‘不治之症’的肺结核,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和休养……没有工资,更没有奖金,每人仅有几元钱的津贴费……大家为了崇高的理想和共同的目标,同心同德忘我地工作着。”

时任新民主报社长兼总编辑的恽逸群每天午夜必定审阅报纸大样,有错误或不适当的标题,立即挥笔修改。但他最为人熟知的是超群的记忆力,新闻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

1948年12月25日,新华社发布国民党43名战犯名单,恽逸群要求时任编辑部主任的王中对每个战犯都要作一个介绍,王中说弄不全,资料室翻遍了也没多少材料可用。恽逸群说你们睡觉去吧。王中一觉醒来,43名战犯的介绍一个不少,原来恽逸群全是凭记忆写出来的。《新民主报》于12月27日刊发《头等战犯简单介绍》,解放区各报竞相转载。

这份仅出版半年的报纸功不可没!75年前,《解放日报》与它有段渊源

新民主报尤其重视副刊。恽逸群认为:“一张城市报纸能不能得到读者欢迎,副刊起着重要作用。”为办好副刊,新民主报成立了以济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夏征农为书记的副刊编委会,吸收山东文联有关同志参加。张映吾、许鲁野曾在一篇联合署名的回忆文章中提起此事:“这对于加强副刊的计划性、提高副刊质量和广泛团结山东文化艺术界人士,起了良好作用。”报纸副刊兼顾了对工、青、妇等方面群众运动的指导,每两周轮流刊出《职工生活》《青年文化》《新妇女》等专页。“这些特色在当时是解放区的城市报纸上所不多见的。”

这份仅出版半年的报纸功不可没!75年前,《解放日报》与它有段渊源

原华东新闻干部学校学生、后成为大众日报社高级编辑的曲志敏,曾给济南日报捐赠过几件旧物。其中有一张贴着剪报的纸,背面是一张“对新民主报的意见”表格,上有“应增加的”“应删减的”“编排方面的”“文字方面的”等列表……报纸对读者意见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这份仅出版半年的报纸功不可没!75年前,《解放日报》与它有段渊源

“在历史上,新民主报功不可没”

还在淮海、平津战役激烈进行的时候,党中央就指示华东局,为江南解放后接管大中城市的新闻事业作好准备。1948年冬,华东地区党的新闻工作者集中到济南进行训练和学习。据王中回忆,接管济南新闻机构和创办新民主报的经验,当时引起了大家的很大兴趣。

这份仅出版半年的报纸功不可没!75年前,《解放日报》与它有段渊源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需要大批新闻干部南下,支援新的解放区。新民主报于1949年3月31日停刊,其全部机器和印刷设备并入刚进城的大众日报,一小部分人员并入大众日报社工作。

4月初,由恽逸群任队长、张映吾任副队长的新闻大队,从济南乘火车南下。一行人中还有王中、李辛夫、乐静、丁柯、叶诚、吴云溥、肖木、宋军、哈华、朱明、费恺、秦秋谷……一路风尘仆仆,日夜兼程,于4月下旬从扬州渡江到达丹阳。

夏征农在2002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新民主报》发行时间不长,但在当时发挥的作用却是很大的,是党中央在解放区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方汉奇曾这样评价新民主报的历史功绩:“新民主报虽然不存在了,但为后两报(大众日报和解放日报)提供了城市办报的经验,并输送了熟练的新闻干部。在历史上,新民主报功不可没。”

75年后,到济南寻访的记者站在经二路纬二路的路口,想象着这群年轻新闻战士当年的模样:他们或许也曾站在这个路口,回望,挥手,然后踏入南下的洪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