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为“飞机玉米”插上翅膀 小糯玉米盒马村在西双版纳州落地

2024-05-28 15:07:08 - 云南网

日前,小糯玉米盒马村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揭牌。

从订单农业合作模式到盒马村落地揭牌,过去四年,这里种植加工的特色玉米,走向全国盒马门店,带动5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

订单农业为“飞机玉米”插上翅膀 小糯玉米盒马村在西双版纳州落地

2022年,西双版纳州小糯玉米种植面积9.6万亩。2023年,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订单农业让小糯玉米有了稳定销路,促进产销双赢的同时,也助力云南的“土特产”成为更大的产业。

“飞机玉米” 起飞

事实上,西双版纳的小糯玉米一直很有名气。它甜糯、皮薄,受到游客欢迎,也时常出现在游客返程的“购物袋”中。当地村民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外号——“飞机玉米”。

订单农业为“飞机玉米”插上翅膀 小糯玉米盒马村在西双版纳州落地

盒马村负责人、西双版纳傣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梦梦说,“飞机玉米”因缺乏保鲜技术,加之气候条件和村民种植习惯等因素,种植面积比较分散,长期却只能“困”在本地销售。

“盒马的采购人员很看好小糯玉米,他们主动找上我,为工厂引进高温蒸煮生产线,让玉米套上了真空包装。”廖梦梦说,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产业化种植与加工。同时,与盒马开展订单农业合作,面向全州收购小糯玉米。如今,小糯玉米插上了翅膀,飞向全国,飞向了更大市场。

订单农业 带来好收入

5月的西双版纳,烈日下的玉米地,傣族小伙岩空甩正在忙碌。在未来的一个月里,他要带着村民,平整好承包的500亩土地,为秋季播种玉米做准备。

订单农业为“飞机玉米”插上翅膀 小糯玉米盒马村在西双版纳州落地

去年,他带头在村小组成立合作社,带动6户村民一起种植小糯玉米。玉米丰收后,商品化率达到了90%,总产值超过500万元,除去农资农具等成本,平均每户分成达30万元。

小糯玉米让岩空甩和村民钱袋子鼓了起来。但曾经的他却因为担心销售渠道,拒绝和小糯玉米打交道。

“这种小糯玉米我们从小吃到大,因为当地特殊的气候,一年可种4茬,产量很高。但之前缺少销路,不好卖。”岩空甩说,有了订单农业模式,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自家的30亩地改种了小糯玉米。几个月后,玉米成熟,他顺利以约定的价格完成了销售。

“看到辛苦种的玉米卖了好价钱,有信心了。”4年时间里,岩空甩认真研究种植技术,通过引进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其玉米的平均亩产突破2500公斤,每亩产值可达万元。

廖梦梦对此也颇有感触。她说,与盒马合作以来,小糯玉米收购价一直维持在每公斤4元左右。有了订单兜底,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进来。仅去年就带动500多户村民户均增收9000余元。

订单农业也为村民带来了市场需求端的最新信息。

“订单,把需求端和供给端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廖梦梦说,盒马不断向基地提供消费者反馈,与基地一起打磨种植标准、比如,为了达到更均衡的甜糯比,让玉米粒的花色更加均匀,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偏好,他们严格控制灌浆期时间。

订单农业为“飞机玉米”插上翅膀 小糯玉米盒马村在西双版纳州落地

不断提升的品质、供应链的保障,让小糯玉米的订单源源不断。岩空甩说,如今说起种玉米,就充满了干劲。

云南网记者 韩成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