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渡到十渡一路坦途!房山54条水毁道路全部复建完工

2024-05-28 19:37:27 - 北京日报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8个月,不舍昼夜施工,公路人仿佛在京西大山脚下变了个“戏法”——108国道复线上,被暴雨冲毁的班各庄桥“重生”,过水面积更大、结构强度更高;涞宝路上,22座桥梁完成维修、加固、加跨或者新建,从一渡到十渡一路坦途,水毁坍塌路段“摇身一变”,以崭新靓丽的面貌接受检验。

从一渡到十渡一路坦途!房山54条水毁道路全部复建完工

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房山54条县级以上水毁道路恢复工程全部完工,路基抗冲刷能力、桥梁抗洪能力、抗地质灾害能力均得到提升。截至目前,市级水毁道路全部完成修复重建。

首次为桥梁安装可拆卸护栏

沿着108国道复线,向房山大山深处行驶,满眼是漫山遍野的绿植,脚下是不断延伸向前的崭新道路。

“这条东西向通道,连接河北镇、佛子庄乡,途经辛庄村、东西班各庄村、贾峪口村等多个村庄,道路全长23.96公里,严重水毁路段8.8公里。”站在“重生”后的班各庄桥上,北京建工养护集团第七公路工程处项目负责人闫超回忆道,去年特大暴雨中,洪水漫过此处桥面高达2米,桥梁被彻底冲断,路基也全部冲毁。如今,满目疮痍的景象已成为历史。

从一渡到十渡一路坦途!房山54条水毁道路全部复建完工

班各庄桥,跨越房山大石河,恢复重建后桥梁“加长”50米,新建两跨混凝土现浇箱梁,过水面积更大、桥梁结构强度更高,大幅提升了泄洪能力。仔细观察,这处跨河桥有点不同,桥面两侧银灰色的可拆卸护栏,在暴雨来临之前可以快速拆卸,降低栏杆阻水对桥梁主体的损坏。这样的新型桥梁护栏,在全市还属首创,应用于房山区31座重建和栏杆损毁桥梁。

六渡桥等23座桥增加跨径

从班各庄桥出发,继续向西南行驶4公里,来到了108国道复线佛子庄乡路段。这里,河道变得十分开阔,凶猛的洪水曾将道路“撕”开一道巨大的“口子”。站在弯道处,望向延伸的盘山公路,可以看到河道侧新建起十余米高的灰色挡墙,深埋入地下3.5米,基础更加扎实。

从一渡到十渡一路坦途!房山54条水毁道路全部复建完工

作为抵挡洪水冲刷的公路“护盾”,路基挡墙结构也升级了。“我们将损毁路基挡墙,由浆砌片石改为混凝土浇筑,结构更强、厚度增加。”房山公路分局工程管理科副科长李旭涛介绍,水毁道路恢复工程中,累计浇筑片石混凝土117万立方米。可以理解为,过去是砖房,现在变楼房,加之抬高临河侧路基、加大挡墙埋深,抗冲刷能力更强了。

从一渡到十渡一路坦途!房山54条水毁道路全部复建完工

涞宝路,也是房山水毁最严重的道路之一,多处桥梁坍塌、损毁。如今,沿线22座桥梁完成维修、加固、加跨或者新建。比如,四渡桥加固桥头,对桥台形成更强保护;张坊桥加强扎进河床的“桩基”,提高桥梁承载力。从一渡到十渡“一马平川”,水毁坍塌路段全部变坦途。

从一渡到十渡一路坦途!房山54条水毁道路全部复建完工

与此同时,房山公路分局针对六渡桥、七渡桥等23座桥,采取桥梁增加跨径措施,增加过水断面,降低洪水冲击力。对山区公路沿线山体采取削坡、清除危岩,增加防护网、设置柔性拦挡等措施,累计清理浮石危岩8981立方米,安装防护网69684平方米,全面提升山区公路抗地质灾害能力。

两三年的活儿8个月干完

据统计,房山区累计完成县级以上公路恢复重建项目54条路、939个点段,修复总里程179.4公里,总投资22.6亿元。采访现场,多位公路人告诉记者,这样的工程量,正常施工需要两三年时间,但在本市水毁道路重建过程中,只用了8个月,火速完工背后,是公路人不舍昼夜、人歇设备不歇的努力。

从一渡到十渡一路坦途!房山54条水毁道路全部复建完工

又是一年入汛时,公路部门严阵以待,做好了迎汛准备。“一支五百余人的防汛队伍时刻待命,设置公路巡查抢险组、隐患评估论证专家组、远程巡查监控组、应急信息管理组、防汛后勤保障组,在发布暴雨蓝色及以上预警时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房山公路分局养护管理科副科长孙昂介绍,针对顾郑路等17处下凹路段易积水点,完善积水监测设备能力,水位达到27厘米设备自动报警,立即采取断路措施。同时,增加抽水机、挖掘机等机械储备数量,应用路网摄像头远程巡查,人防+技防结合,全面提高防汛应急响应能力。

下一步,房山公路分局将按照北京市“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提速实施全面提升工程。根据规划,本市将重点构建西部山区“三横三纵”主通道格局,西部山区横向增补G108新线高速、涞宝路新线高速,G109新线高速增设应急联络线,在永定河、大石河、拒马河沟域构建三条横向主通道;打通军红路、胜南路沟域连接线,构建中部纵向主通道,与西部现状G95、东部现状G234形成三条纵向主通道;新建新潭王路等乡镇联络通道,全面提升西部山区路网安全韧性。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孙宏阳安旭东

编辑:王海萍

流程编辑:郭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