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秋:漫谈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三大特点

2022-06-28 15:03:30 - 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张锦秋:漫谈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三大特点

2022年是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在全国率先启动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评价指出,西安拥有的高质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具有突出“千年古都”独特定位、自然山水环境融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现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统一三大特点,为规划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点一:突出“千年古都”独特定位

西安是世界知名古都,有着3100年的建城史和1100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周之丰镐,见证着中国都市格局的建构;秦之咸阳,记录着秦一统天下的强盛;汉之长安,积淀着汉丝路驼铃的风光;唐之长安,记载着唐恢弘盛世的繁荣。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古城西安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枢纽与桥梁。

在张锦秋院士看来,与定位边关要塞、沿海商埠港口等其他城市不同,西安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更加突出周秦汉唐四段鼎盛时期和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定位“千年古都”,更加彰显了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之处。

特点二:自然山水环境融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据张锦秋院士介绍,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均会涉及保护名城格局、标志性建筑以及历史街区,而西安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不仅包含这三个方面,还将秦岭、“长安八水”、“九塬六岗”等自然山水环境保护纳入其中。

张锦秋院士娓娓道来:这些自然山水为何成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一部分。秦岭是中华大地南北的分水岭。秦岭山地占西安市域总面积50%以上。在此范围内,先人留下了华胥陵、蓝田猿人遗址、佛教祖庭、道教道观、秦岭古道等生生不息的历史遗迹。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描写了围绕古都西安的八条河流,“长安八水”的盛名自此流传。所谓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在古代,它们在西安城穿流,孕育出丰富的文化遗存。

“九塬六岗”是西安特色地貌“黄土台塬”自古以来形成的自然景观,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将西安传统文化与自然格局融为一体。目前比较知名的有白鹿原、龙首原、少陵原、乐游原等。

特点三:实现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统一

张锦秋院士特别提到,西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城市规划中均提出要保护名城的严整格局、显示唐长安的宏大规模以及保护周秦汉唐的伟大遗址,这对于保护名城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大部分唐长安城被压在现代西安城之下,无法直接可见,西安规划建设了唐城墙遗址公园,重点勾勒出隋唐长安城的规模框架。西安花大力建设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并在现代工程中尽量展现基地上的长安遗址,如:城墙、城壕、城门、里坊、坊墙、街道和水系等要素,向全世界展现了唐长安的宏大规模。

同时,“新旧分治”“以重大遗存为中心的风格分区”的理念不仅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体现,还被融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实现了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统一。

“在旧城、保护区里不能盖现代的、不协调的设施,而在发展区域则不是都要建成周秦汉唐风格。”张锦秋院士举例说,“现在的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可以按照新区功能来发展建设,盖高层建筑、现代的玻璃幕墙,而在大雁塔旁边、在城墙里就不能随便盖,有很多限制。”

张锦秋院士还指出,“以重大遗存为中心的风格分区”,例如,以大雁塔这座唐代遗存的标志性建筑为中心是唐风区,而在临潼,在秦始皇陵遗址保护区周围的旅游设施或新建建筑便要以秦风为主。

“目前西安城市规划要将历史文化轴作为城市发展轴。”张锦秋总结,历史都城在西安遗留了贯穿山、水、城的大轴线。现代的西安将这几条历史文化轴作为城市发展轴来规划建设,在这些轴线的节点上展现古代名胜、遗址或建设重要文化设施。这样,文脉延续、古今交融,更彰显了古都特色。

此次访谈是主题为“传承•创新•发展——新发展阶段陕西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实践与展望”的权威专家访谈活动之一。该活动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陕西省住建厅联合策划。(上庆、何燕燕)

编辑:赵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