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的“董永故里”

2023-06-28 06:19:38 - 媒体滚动

转自:山西日报

五台县的“董永故里”

五台县阳白乡下金山村的“董永故里”,是一个被埋没的遗址。最近在建设村里的“乡村记忆馆”整理历史资料和实地勘察中,才发现这是一件不应忘却的历史文化遗产。

网上一搜,有13个省35个地区说是“董永故里”。有无定论且不说,五台不争董永故里,确是事实存在。

下金山村历史悠久,村东头有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秦时就有蓝家村、孙卫村两个村落,汉代合为一村,因村北背靠黄金山,取名为下金山村。

下金山村姓董人口众多,占全村百分之七十。董永的故事,人们代代相传。

村中历代老人都传说,董永与父亲居住在村的西头。董永自小家境贫穷,母亲早年去世,父亲身体不好,董永既要给父亲做饭,到田间劳动,也要搀扶或“鹿车载父”一同到地里,让父亲坐在地埂树荫下,自己干活,收工时再把父亲搀扶坐车推回家中。董永父子先后搬过多次住处,都是破房旧窑。过去在村西头,房顶有庙的石头窑洞,可惜被村民前些年修建住房时拆掉了。

村中老人们还传说,董永父亲去世后,董永买不起棺材,为安葬父亲“卖身葬父”,卖身于下金山村东五里远的南头村,当长工一辈子,去世后,就埋葬在该村东南的土地里。开始只有一个小土堆坟头,后历朝历代树为孝道典范,从宋元到明清不断修整坟地,民国时期已有四十亩大的陵地,周围有栏杆围墙,出口有大门。五台县志记载,一九五九年县志办为墓地立碑,碑刻现被南头村村民盖房做了房基。董永墓后来被村民们平整为田地。

在距下金山村六里路的五台与原平交界处的白塔岗村东北村,有董永儿子的墓,村里老人们都叫董永儿子的小名夜叉。说夜叉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董永忍无可忍,把夜叉勒死了,埋在了原属下金山村后卖给白塔岗村的地里了。我们去实地察看,挺大一座土坟,中间挖了个大洞被盗了。

董永在五台的故事,历代相传,广泛流传,有许多神话般的故事。有的传说,离下金山三十多里五台东冶镇旁的“济神桥”,是董永与儿子盼望七仙女回归人间的地方。有的传说东冶镇旁的槐荫村,是董永从下金山步行来与七仙女成婚的地方。也有的传说东冶镇南滹沱河旁的瑶池村,是董永从下金山过来与七仙女一起游览玩耍的地方。

董永孝贤,被列入汉代二十四孝之一,广为传颂,也在五台下金山村生根开花。下金山村里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董永的孝德仍起着不可估量的正能量作用,孝敬长辈成为下金山最为突出的一大风俗。

尊重父母、尊重长辈成为村民评价门风家风、好人家赖人家的首要条件,孝道好的人家会全村称赞,孝道差的人家会全村嗤之以鼻。村里讲究管好父母的生活细节:穿的衣裤鞋袜够不够,这顿饭吃好没,最近地里活多苦大,怎么让父母轻松点。父母住的家暖和不暖和,父母剩一人,每顿饭吃什么,怎么端过去,都要考虑周全。村里讲究管好父母养老。父母年过70岁,就不让老人过量劳动了。吃的穿的用的零花钱够不够,父母身体有毛病了,需要注意什么,经常性用药是什么,老人头脑里考虑什么了,都要想到服务好。

村里还讲究孝敬长辈,爷爷、奶奶、姑姑、伯伯、叔叔,都要经常问候。姥爷、姥娘、姨姨、舅舅都在孝顺范围,问候的电话也要跟上。过年过节还送上孝敬礼物,或者快递投送。

这些流传的风尚,使下金山孝道感人的事迹层出不穷。被村里树为孝道模范的村民智爱平,爱人去世后,自己孝敬伺候重病卧床十几年的岳父母,喂饭、喂药、洗衣、做饭、打扫家和种地全是一人干,目前岳父病情有所好转,能进出走动了,但岳母仍然需要喂饭喂药、端屎倒尿、洗衣做饭。下金山全村300多口人,就出现两位百岁老人,二十多位90岁以上的老人。

董其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