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李老伯原想换个地方养老,为啥最近又改了主意?
转自:上观新闻
“楼房外墙面重新做了油漆、楼道进行了修整、小区绿化错落有致,现在住得很舒服,我不准备搬啦!”李老伯已在新海镇新海二村住了几十年,原本盘算着卖掉房子换个地方养老的他,最近又改了主意。
新海二村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小区修建时间较早,存在环境乱、基础设施薄弱、居民矛盾频发等问题,给小区治理带来了不少难题。
为了解决新海二村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小区居委会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过一系列升级改造,如今这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志愿服务“加”内容
走进新海二村居民区,记者看到一个个“红马甲”的身影,他们深入社区,或调解邻里纠纷,或助老帮困,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刘阿姨,这两天怎么样,有没有需要带的东西,我过会儿到您家。”57岁的志愿者倪静娟是社区“老伙伴计划”的其中一员,她几乎每周都参加志愿者活动,倪静娟告诉记者,目前“老伙伴计划”共有20余名志愿者,分别与社区的独居老人们结对。
一个帆布包、一件红马甲、一本工作日志成了倪静娟日常的必备工具。日志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结对老人平日的生活状况,以及小区居民提出的各类问题诉求。
据新海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蔡积慧介绍,为了更好地照顾小区里的老人,目前居委会及志愿者,增加了全新的“三色服务”方法,针对社区高龄、身体情况较差、无子女的“红色”老人做到三天一关怀;对高龄、有子女但不在身边的“橙色”老人做到一周两关怀;对70岁以下,身体健康的“绿色”老人做到一周一问候。
为民解忧“减”流程
“不久前,我跟居委工作人员反映小区周边道路破损严重,影响出行,很快出行难问题就得到了解决,真是太好了。”说起居委会为民服务的效率,居民陈阿姨满口称赞。
过去,新海二村社区周边的海辉路及部分路段因年久失修,破损老化,一到雨季就积水不断,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正常出行,对此居委会组织工作人员实地查看情况,在掌握地面塌陷、坑洼等具体情况后,联合新海镇规环办、城建中心等部门将问题彻底根治。居委会还组织人员对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重新进行了整修,空间小、无法充电、扫码支付等问题也一并得到了解决。
蔡积慧告诉记者,在“加减乘除”的工作机制下,不少民生问题都得到了妥善处置,每周居民区“两委”干部会出去走访、了解百姓需求,“我们还成立了议事团队,基本每周会按照居民的诉求进行梳理分类,比如环境改善、路面修缮、绿化缺失等,同时鼓励居民加入自治队伍。”社区干部走进小区,居民百姓走出家门。在这“一进一出”之间缩短了居委会干部与居民之间的距离,也增强了大家的日常联系。
整合资源“乘”效能
为有效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新海二村社区采用“乘法”工作机制,联合辖区党员、退役军人、大学生等群体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清理楼道内乱堆乱放、居民水电气检修、制止飞线充电等工作,实现社区治理“加速度”。
不久前,新海二村居民沈老伯因为楼道水管漏水的问题而苦恼不已,居委会了解情况后,连同物业部门,不到半天就把问题解决了。“现在小区环境也好了,家里出现漏水、停电等问题,打了居委电话后,很快就有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效率高质量好真心不错。”沈老伯乐呵呵地说道。
据了解,目前社区坚持问题分层分类处理原则,所有小区楼栋内部问题会召集居民党员骨干、居委会负责人、物业等协调解决,小区外复杂问题则召集居委会负责人、物业、民政、城管等职能部门共同协商,实现服务群众的“乘法”效能。“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社区服务关系民生,从‘治理难’到‘共同治’,从‘服务有’到‘服务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更加有保障。”蔡积慧说。
倾听民生“除”矛盾
“赵阿姨,您在微信群里提的意见我们已经收到,会尽快解决。”“吴老伯您上次说到的低保复审问题,我们会再次联系您的女儿进行沟通。”为了更好地收集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矛盾难题,新海二村居委会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形成“发现在前、社区处理在前”的办事体系,针对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群体,工作人员也会通过入户问卷调查、上门走访调解等形式,多渠道倾听居民心声,消除社区内部矛盾。
“‘除法’工作法则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居民解决难题,更需要在人员安全上消除隐患,筑牢安全防护网。”蔡积慧说。居委会干部定期组织志愿者团队,入户为老年人宣讲防火、防盗、防电信诈骗等安全常识,同时针对小区乱堆乱放、私拉电线等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整改,对辖区大型超市、商铺配备灭火器,消防设施是否安全有效进行定期排查,每月都会详细记录检查情况。
蔡积慧表示,“加减乘除”工作法则将基层治理“千条线”编成“一根绳”,新海二村社区将继续围绕这一法则,不断探索新路径、新举措,让基层治理有温度,让居民生活有质感。
记者:汤茵旒
编辑:陈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