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 如何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建议来了!
转自:人民政协报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协调下,云贵川三省建立了赤水河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从2018年起到2020年,赤水河沿线三个省市每年按一定比例投入2亿元保护治理资金,经考核后补偿给上游地区用于赤水河流域的保护治理。”26日,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云南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宽寿向大家介绍了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情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成为委员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蕴含着巨大发展机遇和潜力。赤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案例,探索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也成为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实践之一,这样的经验能不能复制与推广?
“要建立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并有效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张宽寿建议,要建立基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
除了长江上游这一汪碧水,在祖国北方辽阔的疆土上,一座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也正不断延伸和扩展,守护国土生态安全,绽放绿色发展希望,这就是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防护林构筑了我国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的绿色长城,但植树造林是一项综合生态工程,会对气候系统和水循环系统产生复杂影响,需要更综合、更全面地理解和认知其生态效应。”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朴世龙院士带领团队聚焦我国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历时多年。开展了大尺度的配对采样调查研究,他深知,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三北”防护林相关生态领域的基础研究,探索植树造林对区域水循环和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以及气候反馈,并通过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提升“三北”防护林生态安全屏障的风险预警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热烈的讨论中,记者了解到,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和重大突破。目前,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坦言成绩的取得非常不容易,建议要进一步科学把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要完善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项目及产业的法律、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完善碳排放相关标准规则以及监测评估核算方法体系。”王红玲提出,要聚焦重点行业、区域、领域,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和管理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开展排污权交易、推进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激励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06月28日第03版)
记者:包松娅
版面编辑:李恒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