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介入高考志愿填报:一个商业新赛道里的“人机大战”

2024-06-28 00:35:11 - 上游新闻

又是一年高考季,志愿填报俨然成了考生和家长的“第二考场”。随着大模型和AI技术不断突破,AI志愿填报也从数据搜索辅助工具,发展到可以提供个性化建议的AIGC产品。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AI志愿填报相关的App和小程序,都具备基础的高考数据库服务,但用户若要使用AI智能填报、导出志愿表等功能,需另付费,收费从几十到近千元不等。而对于相同的考生信息,不同AI产品志愿结果差别较大。

与此同时,AI在这个商业新赛道里的深度介入,没有把人替代,反而激发了一轮新的“人机大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认为,从技术成熟度来说,AI志愿平台的滥用风险和决策判断失误的风险始终存在,“决策主体依然是人自身,不能完全依托于某种特定技术”。

标价几元至近千元不等

随着各地分数陆续公布,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延续到了考场外的高考志愿填报,也放大了一众“志愿规划师”的利益空间。

高考考生家长许女士向记者袒露了她的无奈,提供填报志愿服务的机构中,好一点的收费起步价是1万元。

相比于机构动辄上万的咨询费用,AI志愿填报相对较为便宜。许女士表示,AI志愿填报平台推荐的专业与自己初期想法比较一致,她使用这一AI工具是为了先在网上作初步规划,心里有底了,再去咨询身边的老师。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提供“一对一AI智能填报”“AI志愿卡”等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产品种类也有很多,标价几元至千元不等,其中以99~399元价格区间的产品占据最大比重。

在手机应用商店和微信小程序,记者以“AI高考志愿填报”为关键词检索发现,相关App和小程序有上百款,多以“AI智能填报”“大数据推荐”为噱头。

有的平台最近使用量超10万人次,评论也呈现两极分化状态,有的评价“方便快捷、信息准确”,而“诱导收费”“无法登录、闪退”等投诉也不少。

在某投诉平台上,有大量用户投诉购买了“AI志愿填报产品”后无法使用、无法退款的情况。有用户反映称,自己购买了填报志愿卡后仅5分钟去申请退款被拒,志愿卡并没有为他提供所需的学校信息和服务。

中分段测算结果差异大

那么,AI提供的建议情况如何?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可提供AI志愿填报的产品,都具备基础的高考数据库服务,考生输入高考省份、选择科目、高考成绩及兴趣方向等信息,即可自动筛选出“冲”“稳”“保”三种层次的推荐学校。

然而,用户如果要使用AI智能填报、导出志愿表或评测结果等功能,则要另外再付费,收费从几十元到九百多元不等。

基于招生、就业、测评等海量数据生成志愿参考列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信息差可能造成的盲目性。而AI生成和预测的精准度,以及各平台的附加功能,才是志愿填报技术角逐的下一高地。

记者注意到,有用户反映,处于高、低分段的学生在不同平台测算出的志愿结果类似,但中分段学生在各平台的志愿结果差异却比较大。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吴沈括向记者解释称,“根本上来说还是数据类型的差异。高、低分段能够使用的数据类型较少,而中分段的数据参量会更多,包括可选学校、各地分数线差异等等,使得运算结果更为多样化。”

记者实测发现,AI志愿平台逐渐纳入了更为丰富的参考指标,例如个人兴趣、家庭情况、求职需求等等。在吴沈括看来,随着数据类型的增多,运算结果会更为个性化、多样化。

“大厂”入局AI志愿填报赛道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AI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以期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占据先机。

早在2021年,腾讯就推出了“新高考通”模拟志愿填报工具;今年5月,网易有道领世打造的AI升学规划师正式亮相;阿里巴巴旗下的夸克App在6月宣布全面升级高考AI搜索、智能志愿工具等高考信息服务;百度搜索今年的“AI志愿助手”,实际链接的是中国教育在线旗下的“掌上高考”平台……

事实上,除了这些互联网大厂,不少企业也加入了AI填报志愿的“掘金”队伍,涌现了金榜志愿填报、完美志愿、优志愿等产品。

在AI志愿填报赛道“卷”得如火如荼的同时,行业也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

对此,吴沈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数据收集处理的合规性问题是行业的一大挑战。

吴沈括还提出,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风险是,在AI志愿平台的应用过程中,会加剧原有的数字鸿沟和技术鸿沟,“善于使用(新技术)的发达地区的学生和家长,和非发达地区,甚至无网络地区的学生和家长之间就会处于不对称的状态。”

志愿规划领域掀起“人机大战”

记者注意到,每年高考季,教育部都会发布关于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等预警。

教育部在预警中提到,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查询《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版)发现,职业规划师、高考志愿规划师等并不在目录之列,与此相关的职业指导师,也已于2017年取消了职业资格。

也就是说,目前并不存在真正官方认证的“高考志愿规划师”。

如今,所谓的真人“高考志愿规划师”仍在生意场上活跃,伴随AI志愿填报服务和产品逐步渗透到行业内,正掀起一轮“人机大战”。

吴沈括认为,技术的使用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AI志愿平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能够给考生和家长提供更多决策参考,降低决策风险。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它只是一种决策辅助,不能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

吴沈括向记者表示,因为现阶段的数据来源存在一定限制,从技术成熟度来说,AI志愿平台的滥用风险和决策判断失误的风险始终是存在的。“决策主体依然是人自身,不能完全依托于某种特定技术。”

据南方都市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