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不尽的《新疆好》

2024-06-28 02:21:51 - 兵团日报

唱不尽的《新疆好》

1951年,新疆军区文工团团员陶思梦在演唱歌曲《新疆好》。图片据本报资料库

唱不尽的《新疆好》

唱不尽的《新疆好》

歌曲《新疆好》。图片据本报资料库

●马雪娇徐敏纪晓贞

仲夏时节,垦区大地,万物峥嵘。

枣花在田野间次第绽放,香飘四野,芬芳醉人;广袤的农田沃野,饱满的麦穗随风摇曳,繁忙劳作的夏收场景随处可见;高标准棉田里,绿油油的棉苗仿佛给田野铺上了绿色的地毯,处处孕育着希望;夏牧场上牛羊遍野,绿茵茵的草原绵延起伏,青山溪流尽收眼底……

热烈的阳光,抚过沙漠、草原、田野,如同乐手,奏响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旋律。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

几句歌词,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仿佛时空被瞬间拉回到了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如果说哪首歌最能代表兵团、代表新疆,那么非《新疆好》(又名《我们新疆好地方》)莫属。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70多年来,在一代又一代的歌唱者中倾情传唱。

70多年前,一批又一批青年唱着这首歌,憧憬着歌词中热气腾腾的劳动场面和美丽的田园风光,从五湖四海汇集到天山脚下,扎根兵团,建设新疆;70多年后,一个个向往诗和远方的游客,在火车、飞机上听着这首歌,从各地奔赴兵团,欣赏壮美山河,旖旎风光,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的巨幅画卷。

时光流转,经典歌声穿越时空,依旧直抵人心。《新疆好》曾经是千千万万新疆逐梦人、建设者共同的文化记忆,如今正演变成兵团、新疆旅游的一张文化名片。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无论是在雪峰倒映、白桦树环拥的白沙湖,还是在如诗如画的薰衣草花海,又或是在落日余晖下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游客们耳边总是响起这欢快、熟悉的旋律。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大浪淘沙,总有一段激情奋斗的岁月沉淀至今,珍藏在很多人心中,总有一些旋律深深铭刻在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记忆里,并在岁月的洗礼中变得愈加清晰。

一首《新疆好》唱了70多年,当初军垦战士们对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憧憬,早已变成了现实。

风雨兼程,岁月如歌。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来到新疆屯垦戍边。当时的新疆物资极其匮乏,于是王震将军率十万大军分赴天山南北,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他们发扬当年三五九旅创造的南泥湾精神,挺进荒原,披荆斩棘,兴修水利,垦荒造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荒原上建起了一座座厂房,基本实现蔬菜和粮食自给的奇迹,受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肯定和赞扬。

有感于当年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歌曲《南泥湾》所带来的强大的号召力,王震将军决定借鉴歌曲《南泥湾》的成功经验,组织作曲家与词作家创作一批赞美新疆、歌颂新疆的歌曲,呼吁和号召更多的青年来支援新疆、建设新疆。

1951年,作曲家刘炽受王震将军之邀来新疆采风。

“在延安有人为在南泥湾垦荒的三五九旅写了一首《南泥湾》,现在该轮到你了。”王震将军对刘炽说。

刘炽被新疆的自然风光深深地吸引,更被军垦战士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和谐友爱的军民关系深深感动,便以驻疆部队建设新疆为背景,与时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军旅诗人马寒冰合作,创作了组歌《边疆战士大合唱》,其内容从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开始,到剿匪、建设新疆、发展繁荣新疆,合唱由八首歌曲组成。

刘炽与马寒冰在全疆各地采风期间感受着火热的建设场面,憧憬着新疆的美好未来。一天深夜,躺在床上的马寒冰思绪驰骋,他跟随王震将军率领的驻疆部队建设边疆的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如电影一般浮现在脑海。

他心潮澎湃、诗情勃发,遂翻身而起拿出纸笔,编创了《新疆好》这首歌词。当刘炽看到歌词后,迅速为之谱曲。就这样,《新疆好》这首传唱至今的歌曲创作完成。同时,这首歌也是《边疆战士大合唱》组曲之一。

《新疆好》是根据维吾尔族民歌的旋律改编而成的,运用了维吾尔族民歌优美欢快的音调和富于动感的节奏,使整首歌曲充满浓郁的新疆风格。

一首好歌,唱出了时代激昂赞歌。

“麦穗金黄稻花香啊,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藏。”《新疆好》歌词质朴、生动,把天山南北辽阔的牧场、肥壮的牛羊、丰富的矿藏以及荒滩变良田、麦穗金黄稻花香的美丽景象描绘得如诗如画,把人民群众载歌载舞的情形表现得栩栩如生,抒发着人们对于新疆的无限赞美和建设新疆的自豪。

清新亲切、民族特色浓郁的旋律与马寒冰写的简洁形象、朗朗上口的歌词相配合,使这首歌很快在部队与群众中传唱,并在当时引起不小的反响。

艺术家们用真情实感写出的优美旋律,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跨过岁月的长河,当它们再次被唱响时,触动心灵的不仅是青春的记忆,更是生活在新疆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集体式的情感共鸣。

70多年后,这些曾经斗志昂扬、满怀激情的支边青年已双鬓斑白,可每当回首这段经历时,他们依旧豪迈笃定。

“我们从来都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并且有幸亲眼看着新疆由歌中描绘的美好希望变成了更美好的现实,现在的新疆真正是个好地方,而这里面有我们的一份努力。”94岁的老军垦闫欣秋感慨地说。

“来来来来……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

一首歌,经久不衰,必定是打动着一群人,成为一个时代精神的体现。《新疆好》是写给那个波澜壮阔历史时刻的散文诗,是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兵团精神的经典之作。

70多年来,这首歌在一代又一代歌唱家和歌唱演员们的倾情传唱中,将兵团各族职工群众对这片热土的热爱,深深刻进时间和记忆的年轮。

时光回溯。1950年夏天,16岁的陶思梦在报纸上看到新疆军区招聘团来湖南的新闻,爱唱爱跳的她和一批热血青年一道,满怀支援边疆建设的理想,带着对新疆的无限憧憬,义无反顾地来到新疆,成为新疆军区文工团的一员。

陶思梦到新疆的第二个年头,因为嗓音高亢、音质清纯,被刘炽点兵为《新疆好》的领唱。“作曲家刘炽拍着我的头说,让这个小鬼唱吧!就这样,我一生的命运与《新疆好》紧紧相连。”大半个世纪前,刘炽老师慧眼识珠的细节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新疆好》首唱者陶思梦的脑海清晰回放。

“为了唱好这首歌,刘炽老师让我带着建设新疆的豪气,望着田野里飘香的麦穗唱,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解放军指战员开荒造田、屯垦戍边的一幕幕场景,无比激动的我,放开歌喉尽情挥洒拓荒者的气概。”陶思梦说。

唱着《新疆好》,陶思梦上高原、踏沙海、进边防,一唱就是60多年。

陶思梦回忆,在一次兵团演出中,战士们情绪激昂地跟着陶思梦唱完了全曲,台上台下热烈互动,激情洋溢,令人感动。

从独唱变为千人合唱,这歌声正是美丽新疆建设者的激越和声。此情此景,深深震撼着歌者陶思梦。她激动地哭了,“大家喜欢这首歌,是对战士们建设新疆的肯定和敬佩。”她为自己是这种奉献精神的一个传播者感到幸福。

1952年,在全军第一届文艺体育会演中,作为新疆军区的参选曲目,《新疆好》获得三等奖。歌曲还被录制成唱片,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一时间成为传唱全国的知名歌曲。

歌声插上了翅膀,穿越了时空,在天山南北、长城内外迅速传唱开来。

陶思梦的同事阎以昌当时还是14岁少年,在北海公园滑冰时,总是听到公园里播放《新疆好》,歌中描绘的美景,让他对新疆十分神往。1958年,他不顾家庭的反对,毅然报考了在新疆的铁路一局文工团。他说,自己是听了《新疆好》这首歌曲才决心来新疆的。

琴瑟和鸣歌不尽。这首歌,李谷一的姐姐李安娜演唱过,新疆军区文工团的歌唱家加米拉、巴哈尔古丽唱过,歌手刀郎也翻唱过。

这首歌曲不仅被众多歌手传唱,还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今年32岁的王若宇是土生土长的石河子人,对“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这句歌词深有感触。“小时候常常听爸爸唱,只觉得歌好听,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长大后才知道写得多好啊,我的爷爷奶奶就是把戈壁沙滩变良田的那些人中的一个。”王若宇说。

《新疆好》从1951年至今传唱了整整73年,它被刻上了时代的印记,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

兵团歌舞剧团青年歌唱家热米拉·克里木在各种舞台上演唱过《新疆好》。“这首歌总能带着大家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带给人满满的回忆和感动。歌曲中是一代代兵团人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是他们用生命书写的大美新疆。这首歌曲,踏着历史的足迹一路走来,也将被一代代地传唱下去。”热米拉·克里木说。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六师五家渠市文化馆里,常常传来熟悉又激昂欢快的歌声。“军垦之声”合唱团的演员们也常常唱起这首歌。“兵团人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无惧条件艰苦,不怕环境恶劣,扎根天山南北,创业戈壁荒原。我们是兵团人,我们要为家园歌唱,要把兵团的声音唱给全世界听。”“军垦之声”合唱团团长王晓黎说。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深植于一代代兵团人心中。

有些旋律一响起,便是一代人的青春。

“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八师石河子市的退休职工马继英说,上世纪60年代,她在四川老家被广播里的《新疆好》吸引,来到石河子成为一名农场职工。那时,身边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都是被歌声吸引而来,人人都会唱这首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疆好》在全国的火热程度超过现在任何一首上热搜的流行歌曲。内地很多人通过这首歌认识了新疆,歌声吸引了大批复转军人、知识分子、支边青年来到新疆,为“戈壁沙滩变绿洲”奉献了终身。

“到新疆去,建设兵团!”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挥别亲友,抛却繁华,从各省奔赴新疆,扎根到天山南北。

“当时听了这首歌,就感觉新疆好辽阔,处处充满希望。”马继英和几个姐妹在来新疆的途中,在火车上拍手唱起了《新疆好》。“我们一起开荒种棉花,一起建设自己的家,通过自己的双手将戈壁变成了良田,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为兵团奉献了大半辈子马继英说。

89岁的周兰华没有想到,一曲青春之歌,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1951年5月,周兰华和来自湖南各地的湘妹子,在大家的欢送下,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回望岁月,那些日子仿佛就在昨天,我深深地怀念着,无怨无悔……”周兰华深情地说。

心中有了情怀,他乡也是故乡。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们冒严寒、战酷暑,开荒造田、修路架桥……为边疆开发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亘古荒原,沧桑变化;大好河山,锦上添花。那个时候,兵团正处于艰苦创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每一个扎根兵团的年轻人都心怀壮志、挥洒豪情。

青年作曲家吕欣曾到兵团挂职一年,对兵团有很深的感情。他说:“对兵团从慢慢了解到理解,我很受感动。人烟越稀少的地方,就是兵团人越要去的地方。在兵团所经历的一切对于我一生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70年来,兵团人把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戈壁荒滩不仅变成了良田,还建起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兵团真正实现了从荒凉、贫穷、落后到富庶、繁华、现代化的历史性巨变。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每一代兵团人有每一代兵团人的责任。回望来路,一代代兵团人用70年的接力,谱写出今天的辉煌。日月不淹,春秋代序。今天的新疆,早已是兵地各族群众共同的家园——“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

歌声是有力量的。有的歌声,可以穿越时空,让人感受那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雄浑力量;有的歌声,可以跨越长河,让人回味那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壮丽诗篇。

一首《新疆好》唱了73年,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斗、勇往直前。也正是一代代兵团人的砥砺奋进,才让《新疆好》的旋律经久不衰,让《新疆好》的内涵与时俱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