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意蕴上开辟新赛道

2024-06-28 02:17:11 - 成都日报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从美学意蕴上开辟新赛道

从美学意蕴上开辟新赛道

暑期将至,音综竞屏。作为主流节目类型,音综赛道向来竞争激烈,或以经典旋律引发共情,或以精彩竞演扣人心弦,各有创新之处。“近年来,音乐综艺虽然数量不少,样式各异,为数不多的出圈之作仍以传统竞演类真人秀为主,掀起讨论、形成看点的也多因赛制模式创新带来的新鲜感和晋级淘汰形成的话题度。”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璐副教授认为,这一现象引起业界对音乐综艺发展的思考,“在传播生态变化下,阵容华丽、过度包装等流于形式的改变不会让音乐综艺走得长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创作还应回归音乐文化本身,用人文内涵和美学意蕴延续生命力,开辟新赛道,深挖新立意,升华新内涵。”

张璐注意到,近年来在表现音乐这一核心内容时,怀旧成为很多节目惯用的手法。“一方面因为近年流行乐坛原创力略显不足,部分新创作品金曲质量不高,热歌温度不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短视频时代很多歌曲是通过给短视频当背景音乐走红的。人们往往只记得歌曲的高潮部分,不知道演唱者、歌名,不容易形成全民传唱的影响力。音乐综艺为找到大众口味的最大公约数,纷纷改编翻唱经典老歌,以唤起人们的青春回忆。”然而,无论是品牌综N代,还是全新综一代,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一味打怀旧牌,容易导致内容同质化。张璐分析,很多作品改编自同一首老歌,在嘉宾选择上也进入思维窄巷,新鲜面孔寥寥无几,演出阵容高度重合,让观众审美跑偏或产生审美疲劳。

在传播生态变化下,如何制作出一档既充满新意又为观众所喜爱的节目?张璐提出两点思考:

其一,以音乐为媒介,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近些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很多综艺节目的创意源泉,顺着这个思路梳理中国音乐文化根脉,有编导想到了“和诗以歌”的传统。如连续举办了五季的央视《经典咏流传》,以“传唱演绎+专家解读”双线并行的模式,将“古往今来,诗词与音乐彼此契合、相互成就”的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第六季在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对接中,还提炼出了“青春”这一历久弥新的主题,并用“正青春”的行进感,开启了一场鉴古思今的青春巡礼:在歌曲《马诗》中,青春如诗人李贺笔下一匹匹奔腾的骏马;在箜篌的伴奏声中,歌曲《短歌行》咏叹李白留住时光,人生不老的青春希冀;《卖花担上》对李清照的词《减字木兰花》诠释出“陪着你一起品味世间美好”的情感态度,给人带来高质量的审美体验。

当然,以传统文化为音乐综艺赋能,也不能局限于以现代音乐再次唱响古典诗词。“音乐综艺可以以悠扬旋律为锄,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挖掘素材,提炼内涵。”张璐举例,如《节气唱游记》以“中国节气”为题材,跟随年轻音乐人来到家乡,了解不同地区在节气中的特色习俗和文化,汲取音乐创作灵感的同时,观众也理解了传统节气文化关于天地、时间和人物关系的独有理念,以传统文化的多样元素充当音乐综艺的人文主题与文化语境。

其二,开拓国际视野,讲好文明互鉴的故事。

“音乐还是与世界交流的共通语言。所以,音乐综艺也可以跳出一时一地的局限,与国际接轨,以更自信的姿态讲好中国故事,以更开放的视野做好文明互鉴,不仅让中国观众了解更多国家精彩的音乐文化,也让世界‘听见’属于中国的声音。”张璐表示,有的编导已看到了这一创新突破点,尝试在节目中引入国际元素。“如何以现实观照走向纵深,发挥音乐连接心灵、沟通世界的作用,以讲述、对话与表演开启美美与共的文化之旅,应成为接下来音乐综艺思考的课题。”

张璐娓娓道来,他山之石,或能为音乐综艺带来启发。比如,我们可以挖掘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典型事例,以音乐的形式讲述出来。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将中国河钢9人管理团队带领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走出困境的故事,谱成一曲以打击乐为主的《钢铁交响曲》。一边,钢架、油桶等变成乐器,以富于变化的敲击声诠释钢铁生产的热烈场景;另一边,身穿蓝色和红色工服的舞者模仿机械装置的动作,表现两国钢铁人通力合作、创造生产的过程。“交响”的并不只是旋律、舞步,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动人故事。

同时,音乐综艺还能通过创作联动,以内容输出、IP共享等方式进军海外市场,为创作打开新空间。比如,西班牙根据东方卫视音综《我们的歌》创作的《不可思议的二重唱》,让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为未来中国音综创作传播提供参考。而同一个IP中外两个版本的播出,在荧屏上形成对照,也在产业、受众等更广阔的层面实现了交流互鉴。

“在媒体生态的变化中,在现代技术的升级下,编导们应以原创力为基准,摸准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命题,对音乐这一核心内容进行深耕,连接古今、贯通中外。”张璐相信,唯有如此,音乐综艺才能以更深远的时间维度、更广阔的受众范畴展现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