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与悲情是宋朝的一体两面

2024-06-28 02:30:35 - 贵阳日报官方微博

辉煌与悲情是宋朝的一体两面

近些年来,国内兴起“宋史热”。在影视剧领域,《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清平乐》《梦华录》等宋代古装剧相继热播;在文博领域,传世画卷《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屡屡闯入大众视野。这在视觉上还原了宋人雅致的生活日常,如集市、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美食等,无不有着宋词般的审美和温度。与此同时,宋朝也几乎是局促、黑暗、软弱、屈辱的代名词。说它局促,是因为它蜗居在长城以内,国土面积最大时也仅有460万平方公里;说它黑暗,是因为朝廷为了与金国达成和议,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爱国将领岳飞;说它软弱,是因为它一直活在辽、金、夏、元的阴影里,不得不以铜钱和丝绸买和平;说它屈辱,是因为徽、钦二帝被金国俘虏,皇室残余不得不退避江南。厦门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傅小凡用“辉煌”与“悲情”两个词来概括他眼中的两宋,并以此作为新著的书名。

作者首先介绍了不同领域对宋代的了解层度:在学界,相对于清史、明史而言,宋史研究比较薄弱,对宋史的了解并不充分;在民间,很多普通百姓对宋史的认识停留在《水浒传》等古典小说、甚至《说岳全传》《杨家将》《包青天》等艺术演绎的层面。这些作品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刻板印象:宋代是一个奸臣横行、积贫积弱、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时代。对此,作者一一予以了重新审视:历朝历代都有奸臣,不仅仅宋代如此;积贫积弱就更不是事实,整个宋代要说弱有可能,要说贫却未必,因为宋代是经济繁荣、财力强大的王朝,在当时的世界称得上超级大国——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如此;宋代的国家机制非常完善,它的建立充满传奇性,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不经历流血和屠杀而建立的新政权,统治者由此建立了分权和监督机制,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从来没有发生军阀割据的事情。农民起义也比秦、汉、隋、唐以及后来的元、明、清等王朝规模小、次数少。

宋代的辉煌不限于此。在书中,作者有着进一步的阐述——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产生于宋代。对宋代的技术革新,黄仁宇先生也有总结:宋代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水密隔舱等,都于宋代出现。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的一个巅峰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由于宋朝统治者提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重视知识,尊重教育,宋代的知识分子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对此,陈寅恪先生一言以蔽之:“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作者以鲜明的历史人物、纵深的历史细节,改写了很多读者的“宋史观”。然而,完善的国家制度产生了作茧自缚的不良后果,发达的文明束缚了自身的战争能力,导致在与相对落后的民族发生冲突时总打败仗。这就是两宋“悲情”的一面:无论北宋还是南宋,都走向了亡国的结局。北宋有靖康之耻,南宋有崖山之恨。

因此有人质疑:北宋被金灭亡,南宋被元灭亡,怎么能说不是积贫积弱呢?作者认为,这一观点忽视了一个事实,即蒙古汗国三次西征,灭了几十个国家、二百多个民族,在欧亚大陆上,宋是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蒙古汗国1206年建立,到南宋1279年灭亡,经历了70多个年头。按照常理,蒙古汗国崛起,应该最先攻打富庶的江南,可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却三次西征,攻打一些贫穷、落后,生活在中亚苦寒之地的国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中亚一带更能够发挥蒙古骑兵的威力;另一方面,南宋军民的奋力抵抗,阻遏了蒙古军队南下。如果说北宋积贫积弱,最终因此灭亡,似乎还能够成立,可是南宋既不贫,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一击。所以,两宋都没有逃脱灭亡的下场,是不能简单地用“积贫积弱”来概括的,其中有更为复杂的原因。思考和分析这些原因,讲述两宋历史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总之,作者通过“黄袍加身是偶发事件还是早有预谋”“大宋王朝的确辉煌”“谁是‘靖康之耻’的最大受益者”等二十个关键点内容,向读者展示他心中“辉煌”又“悲情”的两宋。从中我们会明白,三百年的大宋王朝为什么会从文治巅峰走向衰亡。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郑文丰文/图

(《辉煌与悲情是宋朝的一体两面》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