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芳谱》:明代文人养生怡情的植物百科

2024-06-28 06:01:06 - 北京日报

郑蕊

《群芳谱》:明代文人养生怡情的植物百科

《二如亭群芳谱》王象晋著李春强编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王象晋(1561—1653),明末清初山东新城人,性喜种植,自称明农隐士、好生居士。他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在朝持政不阿,素有良绩,历任翰林、御史、浙江右布政使等职。在明末混乱政局中,王象晋归隐田园,亲自培育植物以养性怡情,同时秉承家训悬壶济世,品医理,济贫民,最终寿至九十三岁。他的养生怡情之道值得关注。其所著《群芳谱》中详细介绍了四百余种植物的特性、疗治之法、种植技术和艺文典故,同时也是综合反映他植物怡情、日常疗愈、人文旨趣、以文济民思想的植物百科。

《群芳谱》全称《二如亭群芳谱》,共记载了四百多种植物,不同品类植物条目下介绍植物特性、吃法、制用、疗治、典故、种植、接法、护卫、收藏等细节。是王象晋在隐居期间经营园圃,广种植蔬,积累实践知识,参考农经花史,并广泛收集古籍中有关资料,历经十几年编成的植物谱录。

寄兴赏心,效法先贤,咏志向于文章。王象晋认同古人“立言不朽”的认识,认为“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故此在谱录群芳的过程中汇集诗文,在不同植物后面专设“集藻”,收录经典文学。在史料和诗文编纂中,王象晋虽不发一言,但已表明了他的处事意见和态度。综合看来,隐逸贤人生存之道,与王象晋晚年自祭文中“能甘澹泊,能忍闲气”如出一辙。《群芳谱》整体呈现了王象晋以观生种植为术,修炼澹泊能忍的心法这一调理心性、涵养性情的养心哲学。

王象晋出身大家,世代悬壶济世,家传医学知识让他对药石之术多有考究。比如他说,芝麻能润燥;解毒薏苡(薏米)则养心肺,久服轻身辟邪;白豆可以补五脏,暖肠胃肾;芹菜能止血,养精益气,止烦解毒;百合用之补中益气,定心志;榛子可以益气力,实肠胃。此外,王象晋还广泛参考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药理介绍,同时按照自己实践加减发挥,创造出他独特认识的食谱。如在《药谱》“桂”的条目下,王象晋同意李时珍的药性和制用观点,也没有一味盲从,而是在亲身实验之后,加了“再加梅酱一大两似更佳”的评价。理论探索同时,他也着手药膳配制。如他认为稻谷“温中益气,止烦渴,和肠胃。合芡实作粥,益精强志,聪耳明目”。生地黄粥可以“清热生津,凉血止血”。诸如此例,不胜枚举。他能高寿,药食同源的日常调养功不可没。

花圃之中仍见苍生,王象晋在《群芳谱》条目中展示了进可当国器,退亦忧生民的文人风骨。经世致用之志在他心中一直未变。在晚明博物之风盛行,但文人多视农家为小道的社会环境下,王象晋反其道而行之,时时刻刻都惦记着民生民本。他认为,在农事为本的传统社会,饥荒之年能找到食物,平顺之年能多样耕种得到更多收益,对百姓来说,是关乎根本的事情。所以他要从植物种类、特性、种植方面为生民立命。

整体看来,《群芳谱》从内容的设计,到理念的呈现,展示出了王象晋归隐十几年中的养性怡情最终释怀一切、专注实用利民的几层认知。从自我的超脱,到大爱的实现,书中展示了他涵养正气得到天寿的秘籍。观察植物生长、收集辞藻文学,是养生怡情之术;利用植物特性和传递种植技术,是他保养身体、利生济民,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通读此书,王象晋将“怡情、育物、阜财用而厚民生”三层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自然中获得生机、利用植物特性药食同源养己、心胸宽广秉持大爱济民,做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就是他在这部植物百科全书中想表达的境界吧。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