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城市 从通到融

2024-06-28 05:57:53 - 深圳商报

湾区城市 从通到融

湾区城市 从通到融

深圳商报记者吴素红

桥,意味着联通、融合与跨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只是一个开始。

作为飞架珠江口两岸的跨海工程,深中通道不仅拉近了大湾区城市群的时间距离,更进一步增强珠江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上的一条“黄金走廊”。

从“桥”到“联”

一座桥联动一个湾

放眼世界湾区历史发展,一座跨海大桥巨大的撬动作用,将重塑湾区城市发展格局。

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港珠澳大桥……伶仃洋面上,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桥”,构成了一道道湾区海上独特的黄金风景线。

沿着伶仃洋海岸线,依次坐落着广州、东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等城市群,勾勒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活、物流活、投资活、创新活”的生动景象。

作为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重要一横,深中通道不仅连接在深圳和中山,同时也连接到前海、南沙和横琴三大自贸区,更是粤东地区通向粤西地区的便捷通道,加速湾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之所以说深中通道是世界级的超级工程,不仅是因为15000名建设者耗时7年创下10项‘世界之最’,更在于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工程,通车之后会深刻改变珠江两岸的区域经济格局,进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知名财经自媒体撰稿人汪志强表示。

从“通”到“融”

“硬联通”带动“软对接”

交通互通的“硬联通”,正带动湾区城市群之间“软对接”。“通过产业资源和空间资源优化组合后,珠江口两岸城市会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大湾区的经济蛋糕会因此做得更大。”在多次实地调研考察中,汪志强感受到“大桥经济”给大湾区带来的蓬勃活力。

规则打通的“软连接”,正在日益完善。

不久前,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在全市首设深中通办专窗,与中山实现跨区域通办。通过这个深中通办专窗,航城街道与中山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三角镇实现跨区域通办事项达312项。宝安航城街道的工作人员与中山方面通过视频对接,即可跨区域办理业务。

不仅如此,首批深圳市社保、医保一体机,也顺利入驻中山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中山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中山方面,目前已实现633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不动产抵押登记等47项服务“跨境通办”。

产业协同的“深融合”,正在加速推进。

为承接深中通道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大湾区各市纷纷布局、频频“出招”。作为深中通道出入口两端的城区——深圳宝安区和中山翠亨新区,是链接珠江口两岸的桥头堡。早在2023年6月28日,深圳、中山两市首次面向全球联合招商。深圳宝安区与中山翠亨新区签订了高质量融合发展框架协议,两地交通运输局签订了交通一体化有关协议。珠三角首个跨越珠江口的合作区——深中经济合作区正式亮相。当下,“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成为推动两地产业协同、企业合作的全新模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中山两市还将再度面向全球联合招商。

显然,在物理通行时间缩短的大机遇下,湾区各大城市正通过提升机制“软连接”,增强城市商贸、产业的“深融合”,推动湾区城市群跨越发展。

如今,打开地图不难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洋面之上,6条珠江口跨江跨海通道将进一步弥合伶仃洋、狮子洋水域,串联起广州、深圳等三大都市圈,将珠江口联“湾”成“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