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缝隙里 “抠”出来的故事

2024-06-28 07:02:52 - 媒体滚动

转自:嘉兴日报

从历史的缝隙里 “抠”出来的故事

从历史的缝隙里 “抠”出来的故事

从历史的缝隙里 “抠”出来的故事

从历史的缝隙里 “抠”出来的故事

《食南之徒》

马伯庸著

中南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一如《长安的荔枝》《两京十五日》,《食南之徒》也是一个马伯庸从历史的缝隙里“抠”出来的故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广州北京路口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参观,在展品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小线索,挖出一个上古大瓜,从一味小小的食材,可以牵扯出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版图开拓史,而且戏剧性简直可以拉满。

《食南之徒》讲述了贪吃的汉使唐蒙来到饕餮圣地南越,不料卷入了南越宫廷的政争之中,时局波云诡谲,他能信赖的只有美食,能够破局的也只有那颗追求极致美食的心。更没想到,唐蒙敏感的味觉竟然拓展了大汉对中华版图的认知,最终导致南越的灭国。

美食不会骗人,每个人在它面前,都会露出本性。马伯庸的此类小说是生动的、机智的,增长了我们知识性的了解外,大大恢复了小说就是“讲故事”和“奇妙夜”的本意。

《李安访谈录》

[美]卡拉·雷·富勒编邵逸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断背山》《卧虎藏龙》的导演,奥斯卡金像奖得主。《李安访谈录》精选李安接受的十九篇重要访谈,时跨二十年。这是其英语访谈合集首译中文,多方面记录了这位导演的人生与创作,以及他对自己代表作的深入解读。

李安的电影丰富多元、难以归类,他在三大洲、两百年间自如穿行,始终寻求变化与突破,不变的则是他对叙事与人的关注。这一切都在李安的访谈中得到展现:对电影的狂热,对讲故事的着迷,对自我极限的探索,对局外人身份的困惑,对做父亲的恐惧,对女性的认同;关于家庭与温情,关于中年危机与欲望,关于东西方文化的界限与交融,关于和明星们的磨合……在这些访谈中,李安是充满魅力与智慧的讲故事的人,温和谦逊,幽默大胆,直击人心。

《可能的世界》

杨潇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疫情过后,许多人选择背上行囊再次出发。然而,与激动相伴的是一种久违的局促不安——世界的面貌变得陌生了。即使是旅行经验丰富的杨潇,也会在重新启程时,突然产生“网约车找不到我怎么办”这样没来由的担忧。

《可能的世界》一书中的文章创作于2010年至2019年,作者杨潇前往美国、埃及、缅甸、德国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在采访与阅读中记录下时代光影变化下人与社会的面貌。然而,今天我们在此地的光影变化下,再去回望那十年的故事,这些文本又有了另一重含义:它们不仅是对旅行目的地的记录,也是对一个行动力与可能性共存、“明天会更好”深入人心的世界的记录。

《可能的世界》也是一个年轻记者的新闻实践,带着当时当地的困惑与问题进入事件现场,接近陌生的人群,在思考与写作中还原复杂的时空脉络,寻找可能的答案。

在书中,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踏上了这段旅程,感受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聆听他与世界的对话。

《拐点: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

万维钢著

台海出版社

这是一本介绍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普及读物。

ChatGPT和大语言模型,引领我们进入了AI新纪元。但是,人类应该如何应对?我们个人又要怎么做才能在这波AI大潮里不落后、不掉队,甚至成为驾驭AI的少数人呢?

这本书涉及了AI的多个方面,包括AI的哲学思考、能力边界、智能原理、经济活动的影响、道德和法律的干预,以及教育、公司和个人如何应对AI带来的挑战。这本书让我们明白,身处在这个AI大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AI,探索AI,使用AI。最关键的是,我们要学会让AI放大自己,而不是取代自己。

■主持许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