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黄鹏展:针尖传承千年中医智慧

2024-06-28 09:25:28 - 媒体滚动

转自:哈尔滨日报

医生黄鹏展:针尖传承千年中医智慧

本报记者赵婧一

“黄医生不仅医术好,而且对患者非常有耐心,我们都是她的老患者。”近日,尽管相比原院址路途远了一些,但前来新院址道里区杏林路2号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患者仍络绎不绝。他们大多受头痛、颈椎病、中风后遗症等疾病困扰,奔着黄大夫而来。提起黄医生,等候就诊的患者们翘起大拇指,“如果不提前预约,根本挂不上她的号!”

口口相传患者大老远奔来找她

“我是听邻居介绍,特意从香坊找来的。”家住香坊区77岁的孟大爷捂着疼得要炸裂的头,跟黄医生述说着病情,“吃止疼片啥的都不好使”。

“您疼痛持续多长时间了……”黄医生边号脉,边询问老人病情,对症下药。

患者小史姑娘长时间伏案工作,颈椎病困扰多年。四处寻医过程中,她母亲听朋友说黄医生治得好。在妈妈的带领下她来找黄医生。

小史说,今年5月末的一天,颈椎病彻底将她击倒。“当时我一动不能动,是被120救护车拉到医院的。住院之后,经过黄医生的针灸诊治,感觉头不那么眩晕了,扶着东西也能慢慢坐起来。”目前,小史还在巩固治疗中。

经过这次中医诊治,小史和母亲俩身体哪里不舒服都来找黄医生。母女俩说,黄医生出诊,不仅仔细查病灶、询问病情,还耐心为患者讲解病因、治疗方法、叮嘱注意事项,来的患者都很舒心。

黄医生告诉记者,区别于现代医学,中医要求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观望气色、舌苔情况,听声息,用手指感知脉搏细微变化,再结合详细问诊,尽可能多地了解患者具体病情,对症治疗。

由于中医疗法效果明显,她的患者圈越来越大,有的一大家子人都来找她看病,同时省内外患者也纷纷慕名而来。

家学传承像爷爷一样做名中医

今年49岁,从医25年的黄鹏展,是该医院针灸科的副主任。自幼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黄鹏展对中医治病救人充满向往。“我爷爷曾是老家有名的老中医,治疗了无数患者。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他治病救人的故事,爷爷身上淡淡的草药香,是我儿时最深的记忆。“耳濡目染,我也想像爷爷一样做一名中医,治病救人,秉承医者仁心的家训,把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好、用好、传承好、发扬好。”

因此,考大学填报志愿,黄鹏展毫不犹豫地报考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路读到医学博士,对中医临床专业知识、针灸推拿学、中医临床基础理论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

随着临床工作经验的积累,黄鹏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方式。尤其擅长针药结合,对中风后遗症、颈椎病、头痛、失眠焦虑等疾病的诊疗。

从医25年,她始终坚守在医疗一线,为近万名患者解除病痛。201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首届青年名中医。

医者仁心练“针”先拿自己练手

53岁的夏大姐半年前得了脑梗,慕名找到黄医生做康复治疗。夏大姐告诉记者,别看她现在状态这么好,几个月前还在坐轮椅。当时说话不清晰,免疫力差,小病不断,还得了带状疱疹,经过黄医生的针灸治疗,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生病别着急,调整好心态,咱们配合好,慢慢病就好了。”对话的工夫,黄医生已做好消毒开始施针。施针过程,黄医生手法娴熟、一气呵成,每一针落下都干脆利落。尽管手上动作如飞,神态却沉静如水。

“我现在自己坐车就能来医院,黄医生天天鼓励我,听着让人可舒心了,对自己康复也有信心。”夏大姐说。

回忆起从事中医针灸工作的初衷,黄医生说,刚上班时她被分配到脑病科工作。她注意到,许多脑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需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康复治疗,针灸治疗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因此,她希望自己能够在针灸技术方面有所精进。

据统计,人体有360多个穴位。在最初学习针灸技术时,黄鹏展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记穴难、取穴难、进针难、手法精准难,困难重重。“可能是从小就有着对中医传承的使命感,我始终坚信自己一定能学成针灸,而且可以做得很好。”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头,和祖父曾经为病人救治的身影,鼓舞着黄鹏展度过了学习针灸之初最艰难的那段日子。

“学针灸,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不能纸上谈兵。”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外表给人一种温和感觉的黄医生,也有刚强的一面。为了不断加深对穴位、经脉的认知,她勇敢地拿起银针,对着穴位图,一次次在自己身上练习。先从四肢的穴位开始,逐渐熟悉了每个穴位施针的角度、深度、力道和针感。

经过不断练习、摸索,黄鹏展的针灸技术越来越熟练,不仅能够精准地找到穴位,而且施针手法稳健,力道和深度恰到好处。

“业务技能过硬,为患者解除病痛。对于医生来讲是最高的荣誉。”黄医生说,在她的心中,传承中医不仅是一种职业信仰,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黄鹏展医生在她热爱的中医岗位执着坚守着,用医者仁心诠释了一名基层中医工作者的大爱情操。

文明故事征集热线:15645100388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