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 | 让世界聆听雄安故事 读懂“千年大计”

2024-06-28 12:44:57 -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新闻网

新闻特写 | 让世界聆听雄安故事 读懂“千年大计”

冀时客户端报道今天(6月27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雄安。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雄安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六位讲述人走上舞台,向来自近40个国家的230余名政党领导人或代表分享精彩的雄安故事。

新闻特写 | 让世界聆听雄安故事 读懂“千年大计”

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园林部部长武芳芳:

很多人曾问过我,你们生态建设公司是做什么的?如果把建设雄安新区比喻成在一张白纸上作画,那我们就是画上浓墨重彩的第一笔,用生态底色描绘一座绿色、低碳、美丽的未来之城。在七年的时间,我们在千年秀林里种下银杏、白蜡、国槐等200多种、2500万株苗木,每一棵都有独属于它的身份密码。

武芳芳是雄安的一名建设者,来自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园林部,她向与会嘉宾介绍说,以前,大多数城市建设时会先建房子,再配绿,把绿色作为城市的点缀,但雄安的做法是,"先植绿,后建城",蓝绿空间的占比达到70%,人们在这里生活,可以做到"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做到了让未来之城生长在森林里。在她生动的讲述中,一幅蓝绿交织、低碳环保的生态新城映入现场观众的眼帘。

新闻特写 | 让世界聆听雄安故事 读懂“千年大计”

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园林部部长武芳芳:

在雄安新区七年的时间,打造了很好的蓝绿空间,它都是我们一点一点去描绘的,新区采取了一个先植绿、后建城的一个发展理念,希望能够把这个绿色的故事能讲得非常好,能够向全国、全世界发出一种我们雄安的声音。

新闻特写 | 让世界聆听雄安故事 读懂“千年大计”

雄安新区摄影爱好者张学农:

新区建设七年中,我用手中的相机,用一张张照片记录着白洋淀的变化。这是府河河口湿地,它是白洋淀首个入淀河口的人工湿地,它就像架在白洋淀入淀口的一座巨大的"净化器",上游的水,流经这里,经过层层的"滤芯"净化处理后,流入白洋淀,那水是真的一个清亮。

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不仅有雄安的建设者,也有雄安的原住民。张学农,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白洋淀人,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记录拍摄白洋淀已经十几年。

在现场,他通过一张张照片,讲述雄安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白洋淀环境治理与保护以来发生的变化,生动阐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新闻特写 | 让世界聆听雄安故事 读懂“千年大计”

雄安新区摄影爱好者张学农:

我还会用我手中的相机,一(如)既往地去记录家乡,去记录雄安新区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闻特写 | 让世界聆听雄安故事 读懂“千年大计”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伟肖:

我们经常说,老年群体的快乐与否,是一座城市幸福指数的"晴雨表"。在社区的养老驿站,老人们可以打球、跳舞、学习书画,还可以放开歌喉,一展才艺。来自北京的张硕,在一家从北京疏解到雄安的企业中任职,目前租住在居贤花园。他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参与到我们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当中,他经常跟我说:"不管来自哪儿,现在的雄安就是我们的新家,我们要为这个家出把力!"

生态之城,更是宜居之城。在雄安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伟肖的讲述中,处处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整理更新出8万余条住户信息,到打造多个邻里沟通的公共空间,再到社区的养老驿站……一系列有实效的举措让雄安居民实现了安居乐业。她平实有力的讲述,为现场观众构筑出了一座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新闻特写 | 让世界聆听雄安故事 读懂“千年大计”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伟肖:

我非常感谢能够有这次机会向全世界的朋友们宣传推介雄安,让外宾朋友们能对我们雄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让全世界的朋友们都能够喜欢雄安,来到雄安,建设雄安。

聆听雄安故事,读懂"千年大计"。参会外宾纷纷表示,雄安的建设为人类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也寄托着人类、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梦想。

新闻特写 | 让世界聆听雄安故事 读懂“千年大计”

拉美青年精英研修班瓦内莎·莫梅(秘鲁): 

中国提出了一个绿色可再生的城市新模式,我认为这非常令人兴奋,在故事分享环节,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像大熊猫一样珍贵的鸟儿又回到了白洋淀,很令人激动。我觉得全球很多人都应该来中国看一看,看看中国过去几十年是怎么做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