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哪座城市是最佳选择?

2024-06-28 20:31:17 - 21世纪经济报道

165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2018.68亿元。在6月26日举办的2024武汉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这组数据让地处中国经济地理“心脏”的武汉市,成为全球产业及金融资本投资关注的焦点。

在当日大会上,武汉优化升级政府产业基金运作模式,推出《武汉产业基金管理改革思路措施》,将产业基金目前存量资金及股权注入投控集团、金控集团,整合打造武汉产业发展基金(简称“武汉基金”)、江城产业投资基金(简称“江城基金”)两支产业母基金,围绕构建“965”现代产业体系强链、补链、延链,“以投带引”,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金融赋能超3000亿元。

改革焕新后的政府产业基金释放出武汉的创新魄力,并进一步放大了武汉经济提速、产业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优势,让正在全国“跑马圈地”的股权投资机构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科技企业将投资武汉作为首选。

“我们观察发现,一些地处长三角的科技公司,早期借助上海这一国际性窗口获得很好的成长,如今到了需要面向更大市场的阶段,武汉成为他们建立第二增长曲线的首选落户城市。同时,武汉的投资环境受到越来越多行业龙头企业的关注和青睐。”来自上海的上海江享科技集团董事长聂清平如此表示。

无独有偶,蔚来董事长李斌也透露,“自2017年正式落户以来,蔚来能源一直扎根武汉,武汉不仅是业务的重要基地,也是创新和发展的摇篮。蔚来能源将继续深化与武汉的合作,共同探索充换电网络的创新模式,加大投资布局,加强充换电、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制造运维,带动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武汉聚集。”

推陈出新的投资政策、良好的投资氛围和环境,增强了武汉招引国内外资本的底气,更多企业和机构方加速将武汉作为抢滩登陆的重要城市。

产业基金管理改革焕新

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会上强调,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政府产业基金是推进风险投资的重要支撑,也是因地制宜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2021年,武汉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管理的政府引导基金,在近几年的投资运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武汉产业资金出资规模364亿元,参与设立各类母子基金146支,带动社会资本投资1637亿元,有69家挂牌上市,77家“专精特新”,7家独角兽,64家“金种子”企业。

如今,武汉站上GDP突破2万亿的新起点,并身处“三个优势转化”和构建“965”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窗口期,这对武汉政府产业基金运营模式和“以投带引”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武汉此次对外提出,整合打造武汉基金、江城基金两支产业母基金。这种更能加强资本运作效率及效应的改革,吸引了诸多机构的关注。不少机构人士解读,这种模式将以往由财政系统管理的基金运作模式,变为企业化管理模式,更易于决策,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也能更好地赋能产业,对于合作的机构方来说,吸引力更大。

在聚焦“965”产业体系的前提下,两只政府产业基金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武汉基金将继续聚焦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五大优势产业和量子科技、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江城基金则重点聚焦泛半导体领域,加快打造武汉泛半导体产业集群。

武投控集团权属企业武汉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总经理佘志宏表示,前期,在资金总体有限的情况下,武汉基金主要与头部机构及有产业背景的管理机构合作设立母、子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此次改革调整后,武汉基金将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及产业协同等方面更加务实高效。

在政策支持方面,武汉基金对参投母子基金返投武汉的比例要求降低至1倍,母子基金存续期最长可至10年,对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出资比例上限提高至50%。在资金投入保障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国资母基金整合效应,大力争取国家、省级基金支持,放大招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提升产业投资资金供给。

据武汉金控集团副总经理,湖北集成电路基金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程驰光介绍,武汉金控整合了旗下湖北集成电路基金的优势资源,融合证券、信托、金融租赁等综合金融资源,以及国际贸易、供应链等产业资源,组建江城基金。目前,集团在集成电路领域投资规模277亿元。

程驰光表示,未来,江城基金将加强与头部基金合作,引进来自英伟达、华为海思等头部机构的产业专家库,建立“母母子”架构,“政策类”与“市场类”两大基金集群平行运营,多渠道募集资金放大财政投资,围绕武汉集成电路产业补链、强链、拓链,面向武汉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搭建重大项目的投融资需求桥梁,助力重大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我们将力争用3-5年时间,将江城基金规模做到500亿元,带动形成15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集群,金融赋能超3000亿元,引导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资源在武汉聚集。”

高质企业加码落子

近年来,武汉经济及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23年,武汉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经营主体总数突破200万户;2024年一季度,武汉经济增长5.6%,连续5个季度回升,武汉正日益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与此同时,武汉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2023年在汉投资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累计达到310家,居中部城市第一位;今年1-5月份,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增长25.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武汉正逐步成为国内外资本抢滩登陆的重要目的地。

经济提速、产业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等因素,促使武汉成为各类行业龙头企业布局的热土。

如上海江享科技集团董事长聂清平所言,长三角企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时,武汉的吸引力逐步显现。

2023年1月,总部地处上海的国内新能源工程机械领域龙头企业博雷顿与武汉经开区签约新建博雷顿管理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成为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的第一个新能源工程机械项目,该项目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

无独有偶,采埃孚集团于2011年在武汉建厂,从零起步,到目前销售额已达到30亿元规模。在此次2024武汉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采埃孚亚太区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制动产品线负责人杨宏杰表示,背靠庞大的中国汽车市场和武汉优渥的人才市场,公司可以找到优秀的人才,深耕十余年,采埃孚集团总部对武汉的营商环境高度认可,并计划加大在武汉经开区的投资力度。

“我们非常看重武汉经开区这片热土。”杨宏杰提到,集团的战略是把武汉的制造基地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技术制动产品制造基地。根据规划,采埃孚武汉工厂有望在未来几年为亚太乃至全球乘用车客户提供更先进的线控制动产品,武汉工厂的销售额也会迎来大幅增长。

武汉的投资环境同时收获了氢能企业的青睐。重塑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林琦认为,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也是中国最早布局氢能产业的城市之一,有完善的氢能产业政策体系,并拥有钢铁、石化、汽车等氢能相关产业链,产业延伸触角丰富。同时,武汉有超百万的在校大学生和数十家涉氢能科技的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科研实力雄厚。且武汉道路运输、内河船舶、工业用氢、城市供能等多元化的氢能应用场景非常丰富。

“武汉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潜力,发展氢能恰逢其时,希望未来能够将我们过去在氢能产业探索和实践中的经验,融入武汉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助力武汉建设千亿氢能产业高地和应用高地。”林琦表示。

现场签约信息显示,此次大会上的签约项目,则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新材料、绿色环保、商贸服务、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

威斯卡特涡轮壳生产基地项目、金石三维华中总部及3D打印产业基地项目、臻想医疗车生产基地项目、正泰集团风光氢储及装备制造一体化项目、湖北交投汽车供应链产业园项目等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企业与武汉达成合作意向,补齐上下游短板,助力武汉加快打造良好产业生态。

其中,臻想医疗车生产基地项目将深度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及汽车制造产业,将新质生产力引入传统医疗领域,推动智慧医疗服务的普及,预计项目年底投入运营后,能有效填补武汉在特种医疗车领域的市场空白,丰富武汉经开区汽车出海新业态。

臻想智慧医疗装备(武汉)有限公司董事姚莉表示,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实现大健康产业突破性发展,一批高水平医疗机构相继建成投用,辐射武汉西南区域的“车谷医疗中心”初现雏形。同时,武汉经开区正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是不可多得的投资发展环境。“投资武汉能让我们利用当地丰富的医疗资源和科研力量,结合区域内大健康和新能源产业链优势,加快AI智慧医疗项目的落地和成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