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幸存者都懂得迂回策略

2024-06-28 07:23:51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逸柳投研笔记

读《资治通鉴》之三十八

在长平之战开始后不久,廉颇率领的赵军在跟王龁率领的秦军作战中多次失利,并且折损了一名副将、四名都尉。这个时候赵孝成王有点急了,想跟秦国讲和。

赵军战数不胜,亡一裨将、四尉。赵王与楼昌、虞卿谋,楼昌请发重使为媾。

虞卿曰:“今制媾者在秦,秦必欲破王之军矣,虽往请媾,秦将不听。不如发使以重宝附楚、魏,楚、魏受之,则秦疑天下之合从,媾乃可成也。”

王不听,使郑朱媾于秦,秦受之。

王谓虞卿曰:“秦内郑朱矣。”

对曰:“王必不得媾而军破矣。何则?天下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夫郑朱,贵人也,秦王、应侯必显重之以示天下。天下见王之媾于秦,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矣。”

既而秦果显郑朱而不与赵媾。

——《资治通鉴·周纪五·周赧王五十五年》

赵孝成王找了楼昌和虞卿两个人商量,对于讲和是没有异议的,但是该如何讲和,楼昌和虞卿存在分歧。

楼昌的想法比较简单,即直接派重臣去秦国进行谈判。

但是虞卿不同意这种做法,他认为直接跟秦国讲和,主动权在秦国,他们肯定不会同意,毕竟能够通过军事力量获取更多的利益,为何还要和谈;虞卿的建议是先与楚国、魏国搞好关系,用重宝拉拢他们两个国家,一旦楚国、魏国接受了赵国赠礼,秦国会疑心三国进行组成合纵抗秦路线,这个时候再去跟秦国讲和,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资治通鉴》:幸存者都懂得迂回策略

不过赵孝成王不听虞卿的建议,而是派遣两朝重臣郑朱去了秦国。郑朱到秦国之后,受到了秦国的隆重接待。

赵孝成王赶忙把虞卿叫过来,可能是心里比较得意,觉得和谈稳了。而虞卿则给赵王泼了盆冷水,他认为赵国不仅无法达成和谈的目标,而且还会在长平之战中战败。其理由在于:

“由于秦国最近取得的胜利,各国使者都去了秦国祝贺,秦王和应侯一定会大肆宣扬郑朱来秦国和谈的事情,并且在公开场合对他特别优待,由于郑主是赵国重臣,这样其他国家会信以为真。诸侯国们得知赵国和秦国讲和了,在赵国遇到危险的时候,一定不会来营救赵国了;秦国预料到其他国家不会救赵国之后,肯定就不会再跟赵国和谈。”

接下来的进展跟虞预料的相同,秦国果然大肆宣扬郑朱来秦国谈判的事情,并且最终不同意跟赵国讲和。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有时候迂回策略比直接策略更加有效。在当时的场景,赵国缺乏跟秦国和谈的筹码,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赢得筹码,考虑到赵国当时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拉拢其他国家,形成一种同盟关系,然后就具备了跟秦国和谈的资本。

二是评估某个决策,不能仅仅看到当下的效果,更要注意分析后续的演进。秦国虽然接待了赵国的谈判大臣,但是目标并不是跟赵国和谈,而是借此机会,给其他诸侯国营造一种秦赵已经达成协议的假象,从而起到孤立赵国的效果。

故事中的赵孝成王还是太年轻了,完全不是秦昭襄王和范雎的对手,他被表象所迷惑,天真地以为秦国会同意和谈,虽然这个时候错误已经酿成,但是依然体现出了他认知的局限、思维的肤浅。

三是做事情不要想当然,多听多看,避免轻率下结论。从早期的几件事情来看,赵孝成王的思维链路比较短,而且他似乎认准了一个观点之后,就听不进其他的看法了,不管是在接收上党的事情上,还是在这次如何跟秦国讲和的事情上,都表现出轻率下结论的特点,或者是在听臣子们的想法时,已经有了自己的立场,从而不能够全面地考虑问题。

四是要学会借力打力。虞卿的策略就是借力打力,借用与楚国、魏国等合纵带来的压力,让秦国忌惮,从而促成和谈,可惜赵王没听;但是秦国却成功借力打力了,借着郑朱去秦国和谈的事情,大做文章,然后让其他国家都相信了秦赵盟好,让赵国处于了孤立无援的局面,那赵国在长平之战基本就凶多吉少了。

赵国本身国力就弱于秦国,然后还各种失误,长平之战的结局基本就注定了,只是或许都没料到,赵王还犯了临阵换帅的错误,而且还换成了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然后就加速了战局进展,让如此大规模的战役迅速结束,长平之战开始五个月后,赵军就溃败了,并且损失惨重。

《资治通鉴》:幸存者都懂得迂回策略

再谈谈对投资的指导意义。以上四点对于投资都有比较大的启发。比如说这里的迂回策略,我们在股票市场上都是为了赚钱,但是却必须通过做其他的事情才能赚这个钱,比如发现优质企业,等待合适价格,等待情绪冰点等等。很多看起来比较明显的赚钱机会,往往都不是机会,很可能还是陷阱。

而第二点也是如此,有些交易,刚刚买入的时候确实是赚钱了,但是这只是短暂的情况,如果我们因此失去了危机意识,那么就可能被围猎。

不轻率下结论、不带入立场进行投资是投资的一项基本能力,市场不会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别总是听了一两个观点,就觉得自己很了解某只股票了,然后就得出某只股票有希望或者没希望的结论。

而借势更是投资的常态,尤其A股市场,经常有某个主题引发的行情,这种行情就是借力打力的体现,毕竟人心的变动,都需要有某个依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