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当事人V观④丨李芯锐:国家公园的守护者

2024-07-28 14:01:59 - 四川在线

向总书记报告·当事人V观④丨李芯锐:国家公园的守护者

四川在线记者付真卿任宪平郝飞

7月2日晚上7点过,夜幕开始降临。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起了小雨。保护区展厅里的灯还亮着,李芯锐正在向一个从上海远道而来的自然教育团队介绍王朗保护区的前世今生。团队里有4个高中生、2个大学生。

这两年,每到暑期王朗总会比平时热闹许多,自然教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前来,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探索生态价值全民共享的重要窗口。巡护队员李芯锐也有机会向更多人分享他与大熊猫国家公园、与这片绿水青山的故事。

李芯锐出生在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村子往东是唐家河,西北边就是王朗。夹在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间,李芯锐最初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他跟绝大多数在山里长大的孩子一样,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成年后的第一个十年,李芯锐一直在外漂泊。18岁参军入伍,退伍后做过保安、当过厨师、开过卡车。直到2011年,29岁的李芯锐回乡结婚。原计划婚后继续外出打工。但在村里的几天,恰巧遇到有自然保护机构的人来。与他们交谈之间,李芯锐发现,原来自己生活的这片“没什么特别”的大山,在别人眼里却是梦寐以求之地。他决定留在家乡。在自然保护机构技术专家的帮助下,李芯锐学会了养蜂取蜜。同时,他加入关坝村的巡护队,成为了一名巡护队员。2020年,他又来到王朗保护区,继续自己的巡护生涯。

向总书记报告·当事人V观④丨李芯锐:国家公园的守护者

7月3日一早,李芯锐带着自然教育团队出发上山,边走边介绍沿途的一草一木。路过林间一簇小花,李芯锐提醒,拍照可以,千万别碰别摘,那可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王朗的大山里,到处都是宝藏。为了守护这些宝藏,包括李芯锐在内的巡护队员们,每周都要巡山几次,从海拔2500米的原始针叶林,到接近5000米的高山流石滩,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也布设着他们的“眼睛”——红外相机。这些相机从最初比砖头还大,只能待机一周,到如今可以“隐藏”在环境里拍摄高清视频,还能连续工作几个月。

李芯锐感叹着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但印象最深的变化还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以来,保护成效更好了,保护区各方面的保障更加有力,川陕甘三省开启了首次跨省联合巡护,曾经的盗猎、盗伐情况几近绝迹。保护区受到的关注也更多了,特别是自然教育项目的推进,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走进和了解国家公园。李芯锐们的身份不再只是国家公园的守护者,还是这片绿水青山的讲述者。

几年前还在养蜂时,李芯锐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用来介绍养蜂知识,现在则更多用来讲述他与国家公园的故事。最近的一篇推文里他写到:“他们所走过的野外,野生动物可以放心大胆,珍稀植物可以尽情招展,四季的风光与自然秘境,只在他们眼中轮转。”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