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联播·承德·刘百忍:抗美援朝战场的“幕后英雄”

2024-07-28 09:12:12 - 媒体滚动

2024-07-28

百姓看联播·承德·刘百忍:抗美援朝战场的“幕后英雄”

承德新闻网讯(记者张涛李昕吴霞)17岁入伍,18岁入朝参战,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机要译电员,刘百忍亲身经历了志司一个个不眠之夜,亲身感受志愿军官兵的英勇与顽强,更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如今,91岁的刘百忍追忆峥嵘岁月,仍历久弥新、感慨万千。

1933年,刘百忍出生于山东潍坊的一个贫农家庭。儿时,目睹家乡被日本侵略者百般蹂躏,让他从小就埋下了参军报国的志愿。

百姓看联播·承德·刘百忍:抗美援朝战场的“幕后英雄”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很快烧到了鸭绿江边,山东省立益都师范学校简师班三年级学生刘百忍,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声浪中,瞒着家人和学校毅然报名参军。

虽然在老师和母亲的劝阻下,这次参军没有成型,然而,他的人生出现了新的转机,当时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要从学校简师班调两人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由于有文化、学得快,还不是党员的刘百忍顶替入选。

刘百忍等人先是到了北京,在1951年1月正式参军入伍,随后来到张家口的军委工程学校,通过政治审查后,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一起,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机要工作入门技能学习。

回到北京后,刘百忍等人很快接到了入朝参战的命令。他们星夜兼程、一路向北,于1951年8月13日,趁着夜色从安东(今丹东)坐船,顺利到达了朝鲜的新义州。

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靠着当时第一流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牢牢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对朝鲜北部进行了狂轰乱炸,连一座完整的桥都没剩下。白天,头顶上始终有敌机在低空盘旋,连飞行员长啥样都能看得清,不时传来的爆炸声提醒大家,战斗就发生在不远处。

为此,刘百忍和他的战友们只能昼伏夜出,在坑洼不平的道路间缓慢前行,遇到河流要靠船渡,还要随时做好应对各种险情的准备。最终,他们用了四、五天才到达集结地,随后又跟随大部队前往志愿军总部新驻地桧仓郡。

在志司,刘百忍被分配到机要处,担任译电员,负责志愿军总部对各个兵团指挥部的密码通讯,即“对下台”。后来根据工作需要,他还参与了“西海指”的机要译电工作。

百姓看联播·承德·刘百忍:抗美援朝战场的“幕后英雄”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重大决策、作战指挥、后勤保障等工作,都需要靠无线电通信来传达,译电员在翻译电报的过程中,要迅速、准确,不能贻误战机,还要做好保密工作。

译电员的工作紧张而忙碌,边学边干的刘百忍意识到,自己的专业基础不牢,很多业务要从头学起。无论是值班还是休息,刘百忍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怎样译得又快又好,还不能出差错。凭借着勤学苦练,刘百忍很快找到了工作节奏,业务水平提高得很快,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成长为业务骨干。

杳无音讯半年后,父母才通过信件,知道了儿子刘百忍入朝作战的事,“当时情况紧急,去朝鲜没跟家里人说。后来工作、学习很忙,就又耽搁了。”

为争取早日停战,1953年,志愿军发动了夏季反击战役,业务过硬的刘百忍主动请战,被志司安排到第9兵团第24军。起初,他在军部工作,随后,被调往镇守上甘岭阵地的第72师。

在前沿,条件十分艰苦,战场环境对电台收发报的干扰非常大,炸弹、炮弹的爆炸声日夜不停。刘百忍和他的战友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72师与上级单位的通信畅通。

工作之余,刘百忍还积极参与了物资前运、伤员回送等任务,与狙杀敌214人的“狙击英雄”张桃芳有过一面之缘。

7月中旬,刘百忍跟随首长奔赴前指,单独执行通讯保障任务。他所在的山洞隐蔽所,可以清晰的看到前方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

7月27日上午10时,板门店停战协定终于签署,双方在停战协定签字后12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通过电台收到停战命令的刘百忍难掩激动,顾不上外面的炮火连天,第一时间将电报送到首长们手里。

百姓看联播·承德·刘百忍:抗美援朝战场的“幕后英雄”

因入朝以来特别是夏季反击战役期间的优异表现,刘百忍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志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朝鲜停战后,刘百忍回国,被分配到24军从事机要工作,先后在唐山、承德驻防,1988年,戎马一生的他正式退休。

晚年,刘百忍积极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关心国家建设,接触新鲜事物,却很少提及当年的参战经历和干了一辈子的机要工作。

“现在,我们的国家富强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希望后人们能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把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传下去。”

2024-07-28

0

承德新闻网讯(记者张涛李昕吴霞)17岁入伍,18岁入朝参战,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机要译电员,刘百忍亲身经历了志司一个个不眠之夜,亲身感受志愿军官兵的英勇与顽强,更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如今,91岁的刘百忍追忆峥嵘岁月,仍历久弥新、感慨万千。

1933年,刘百忍出生于山东潍坊的一个贫农家庭。儿时,目睹家乡被日本侵略者百般蹂躏,让他从小就埋下了参军报国的志愿。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很快烧到了鸭绿江边,山东省立益都师范学校简师班三年级学生刘百忍,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声浪中,瞒着家人和学校毅然报名参军。

虽然在老师和母亲的劝阻下,这次参军没有成型,然而,他的人生出现了新的转机,当时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要从学校简师班调两人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由于有文化、学得快,还不是党员的刘百忍顶替入选。

刘百忍等人先是到了北京,在1951年1月正式参军入伍,随后来到张家口的军委工程学校,通过政治审查后,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一起,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机要工作入门技能学习。

回到北京后,刘百忍等人很快接到了入朝参战的命令。他们星夜兼程、一路向北,于1951年8月13日,趁着夜色从安东(今丹东)坐船,顺利到达了朝鲜的新义州。

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靠着当时第一流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牢牢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对朝鲜北部进行了狂轰乱炸,连一座完整的桥都没剩下。白天,头顶上始终有敌机在低空盘旋,连飞行员长啥样都能看得清,不时传来的爆炸声提醒大家,战斗就发生在不远处。

为此,刘百忍和他的战友们只能昼伏夜出,在坑洼不平的道路间缓慢前行,遇到河流要靠船渡,还要随时做好应对各种险情的准备。最终,他们用了四、五天才到达集结地,随后又跟随大部队前往志愿军总部新驻地桧仓郡。

在志司,刘百忍被分配到机要处,担任译电员,负责志愿军总部对各个兵团指挥部的密码通讯,即“对下台”。后来根据工作需要,他还参与了“西海指”的机要译电工作。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重大决策、作战指挥、后勤保障等工作,都需要靠无线电通信来传达,译电员在翻译电报的过程中,要迅速、准确,不能贻误战机,还要做好保密工作。

译电员的工作紧张而忙碌,边学边干的刘百忍意识到,自己的专业基础不牢,很多业务要从头学起。无论是值班还是休息,刘百忍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怎样译得又快又好,还不能出差错。凭借着勤学苦练,刘百忍很快找到了工作节奏,业务水平提高得很快,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成长为业务骨干。

杳无音讯半年后,父母才通过信件,知道了儿子刘百忍入朝作战的事,“当时情况紧急,去朝鲜没跟家里人说。后来工作、学习很忙,就又耽搁了。”

为争取早日停战,1953年,志愿军发动了夏季反击战役,业务过硬的刘百忍主动请战,被志司安排到第9兵团第24军。起初,他在军部工作,随后,被调往镇守上甘岭阵地的第72师。

在前沿,条件十分艰苦,战场环境对电台收发报的干扰非常大,炸弹、炮弹的爆炸声日夜不停。刘百忍和他的战友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72师与上级单位的通信畅通。

工作之余,刘百忍还积极参与了物资前运、伤员回送等任务,与狙杀敌214人的“狙击英雄”张桃芳有过一面之缘。

7月中旬,刘百忍跟随首长奔赴前指,单独执行通讯保障任务。他所在的山洞隐蔽所,可以清晰的看到前方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

7月27日上午10时,板门店停战协定终于签署,双方在停战协定签字后12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通过电台收到停战命令的刘百忍难掩激动,顾不上外面的炮火连天,第一时间将电报送到首长们手里。

因入朝以来特别是夏季反击战役期间的优异表现,刘百忍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志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朝鲜停战后,刘百忍回国,被分配到24军从事机要工作,先后在唐山、承德驻防,1988年,戎马一生的他正式退休。

晚年,刘百忍积极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关心国家建设,接触新鲜事物,却很少提及当年的参战经历和干了一辈子的机要工作。

“现在,我们的国家富强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希望后人们能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把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传下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