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电白:“小田”变“大田”,荒地变成“致富田”

2024-07-28 10:55:49 - 茂名发布

转自:茂名发布

今年来,电白区大力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小田”变“大田”、荒地变成“致富田”,以统筹推进破解零碎耕地、开发低效用地、提升产业价值为重点,有效发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致力于打造“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利用格局,为“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提供坚实要素保障。

百千万工程|电白:“小田”变“大田”,荒地变成“致富田”

至2026年↘

●该区计划安排产业导入项目14个;

●开展村庄建设用地整理1.60万亩;

●开展农用地整理46.62万亩,新增耕地1.40万亩,打造17个耕地集中整治区;

●开展矿山修复治理17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55万亩,流域治理0.39万亩。

百千万工程|电白:“小田”变“大田”,荒地变成“致富田”

破解耕地零碎化

荒地变成“致富田”

以耕地集中整治区建设为核心,逐步推进“万亩方”耕地集中整治项目,围绕耕地集中整治区,高效连片推进补充耕地、恢复耕地、高标准农田、小田并大田建设,合计打造17个耕地集中整治区,共计4.24万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探索“农户+村集体+服务组织”模式,将小田变大田。

百千万工程|电白:“小田”变“大田”,荒地变成“致富田”

比如沙琅镇谭儒村利用该模式,将撂荒地按500元/亩流转给村集体,推动撂荒地复耕560亩,托管服务土地5600亩以上,有效提升了该村经济效益。利用“镇+村+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大力推广引进合作社、加大技术扶持、优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形式进行撂荒地、零碎地整合,开展成片规模化种植,推动农业高效化和产业化发展,将一块块零散荒地变成了农业增收的“致富田”。

比如霞洞镇山石村,电白区美女梳妆种植专业合作社将一片被丢荒的135亩撂荒地进行改造,复耕后将按照季节进行轮种,主要种植水稻、圣女果和青瓜、丝瓜等作物,预计每年经济效益可达100多万元。

百千万工程|电白:“小田”变“大田”,荒地变成“致富田”

低效用地再开发

闲地推动“新经济”

通过系统整合本地资源,打破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创新分配机制、探索共富路径。岭门镇海坡村利用海岸线资源禀赋,大力改造水产养殖场,吸引企业参与建设,将原有的滩涂和坝子纳入整体规划开发,建设了总面积约7900亩的海水养殖场,推动水产养殖产业提档升级。建设8000亩棚舍养殖基地,实现养殖业的资源整合,向科技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岭门镇结合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探索水产养殖与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通过打造特色水产养殖观光园、渔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渔业生产、品尝水产品美食、感受渔村文化,带动乡村旅游业的繁荣。

以电白产业园为圆点向周边辐射,将新拓展的闲置土地用于工业标准厂房建设,重点承接汽车电子及先进制造业相关产业链企业落地,与周边欣捷安、百强等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夜经济”,激活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百千万工程|电白:“小田”变“大田”,荒地变成“致富田”

提升产业价值链

文旅融合“添新彩”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借由整体性的项目策划,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向上、下游延伸,以提升产业价值链,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

百千万工程|电白:“小田”变“大田”,荒地变成“致富田”

比如,旦场镇利用“鹅小镇”的产业生态,围绕黑棕鹅、荔枝、凤梨等农特产品,探索发展文化游、生态游、观光游、农事体验游等旅游产品,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利用产业集聚优势,辐射带动周边经济、生态、文化水平提升。

如观珠镇沙垌村以沙垌香街为中心,近年来辐射带动周边村开办沉香苗木场200多个,年育苗超1000万棵,商铺作坊近1000家,年产值超10亿元。

南海街道塘霞村以疍家文化、冼夫人文化等乡土文化催热“美丽经济”“文创经济”,连同周边《谯国夫人》拍摄基地、网酒店、海洋公园、歌美海公园等文旅设施及项目,带动打造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成为南海岛旅游产品的“新名片”。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