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的生活是什么样?

2023-08-28 19:21:15 - 光明日报

5000年前的生活是什么样?

文|王远方

如果将视野放置寰宇,5000年前是历史进程的一个关键词。这是一个文明诞生的大时代,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到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再到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从东到西,当文明的指针滑向中华大地时,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作何回答?

良渚,就是答案!

距今5000年前后,良渚古城就像是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长江下游的环太湖流域,而周围数以百计的聚落围绕着这座“都城”,星罗棋布地点缀在茫茫大地上,共同书写了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篇章。总之,谈及中华上下五千年,良渚是一个重要的开端。寻找文明的起源,绕不开良渚古城遗址与良渚文化。

5000年前的生活是什么样?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随着木槌落定,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年,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正式开园,这是对良渚文化跨越近百年探索史的一次总结与展示,同样是世界了解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一个窗口,也是对遗产保护世界难题的一个回答。

今天,站在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里,5000年前中华文明的面貌昭然于眼前。在考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时以遗址本体保护为主,通过深挖遗址文化内涵,大面积保留和还原了原来的湿地生态系统,复原当时的古城风貌,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彰显出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

5000年前的生活是什么样?

在莫角山宫庙展示区,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人工营建的土台上,三座宫庙台基连同周围的大面积沙土广场,揭示了这里极有可能是良渚王族和贵族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在良渚古城中具有特殊意义。在反山王陵展示区,9座良渚早期的大墓依次排开。1200余件(组)的陶、石、玉、象牙、涂朱嵌玉器等丰富了良渚文化的研究资料。尤其是反山12号墓出土的迄今为止个体最大、重达6500克的玉琮,再一次论证了良渚文化以玉为礼的文化特征。

5000年前的生活是什么样?

5000年前的生活是什么样?

在池中寺遗址,总面积超过1万平米的炭化稻谷堆积,约等于近20万千克的炭化稻谷总量,充分说明良渚古城内丰富的粮食储备量和稻作农业的发达程度。在居址与作坊展示区,良渚古城工匠们加工石器、制作玉器的场景得到了复原展示。成熟的手工业与细致的分工,让良渚先人们创造了极为灿烂与独特的物质文化。

良渚古城总面积约为6.3平方公里,有宫庙区、内城、外城三重结构,在空间形制上呈现出向心式的三重结构。在遗址公园里的城墙展示区,揭露了城墙铺底石及城墙本体的修筑方式。以石块为地基,用黄色黏土堆筑,这既解决了地下水对墙体的侵蚀,也让墙体在洪水期有足够的抵御性和牢固度。

衡量文明的发展程度需要精细的发掘,同样需要宏观的视野。在良渚古城遗址外围,良渚人修建的水坝系统为古城提供了生活、农业用水,还提供了水上交通的可能性。良渚遗址的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组成,受益面积近100平方公里。这是中国最早的经过科学规划的水资源系统,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城市建设史河规划史上的杰作。同时,水利为良渚古城发展大规模稻作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的基础。

5000年前的生活是什么样?

莫角山宫庙区、反山王陵区、居住作坊区、城墙区以及遗址周围的高坝、堤坝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个早期文明国度的核心城市。据测算,良渚古城土石方工程总量高达1005万方。何其浩大的工程!何其壮观的规模!这背后离不开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

历史的波澜壮阔,如今存留在遗址的方寸之间。这是一处文化的圣地,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实证。这展现了一个辉煌的时代,早期国家和成熟文明开始出现。这里就是“中华第一城”!多位中国考古学泰斗这样称赞良渚古城。

5000年前的生活是什么样?

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薪火相传,良渚文化提供了一种文明溯源的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以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仪文化,以宫庙、祭坛为代表的祭坛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的表征方式。在良渚那个跨越千年的时代里,稻作农业日益成熟,礼仪文化蔚然成风,大型水利系统、内外城墙,大规模宫庙建筑的出现揭示着这里已经建立起一定的社会组织系统。这是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同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过程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种区域性的早期文明,良渚文化的元素持续存在于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中。以玉琮为例,作为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影响遍及长江及黄河流域,时间跨越数千年之久。

“人们对于良渚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副主任、良渚工作站站长陈明辉看来,“公众考古、实验考古等一系列体验活动,让人们在良渚古城遗址有了更好的感受历史的机会。”数千年的沧海桑田,如今的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了人们“踏入”历史的“桃源”。俯身触摸这片土地,扣响的是流淌数千年的记忆与浩瀚的历史景致,遗址公园的模式提供了最具现实观感的历史教科书。

5000年前的生活是什么样?

在今天,杭州这座城市仍然氤氲着良渚文化的元素。2023年6月15日,杭州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莫角山成功采集。采火装置中心是一面凹面镜,外圈采用良渚玉璧造型。而亚运会火炬“薪火”,在设计之初就融入了大量良渚元素,良渚螺旋纹演化而来的图案装点着炬身;以玉琮为语意特征的炬冠寓意着方圆相融;出火口设计源自良渚经典玉器“琮”最早的甲骨文字形。一盏圣火,点亮了体育精神赓续不断的传承。抚今追昔,良渚文化的篝火,也曾引燃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进程。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如屡屡春风沁入人心般自然,实现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与现代体育精神的精彩碰撞。

5000年前的生活是什么样?

“华夏文明五千年,伟哉良渚”,对于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意义,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发出这样的赞美。星汉灿烂,奔涌浩荡,良渚古城的历史场景已深深融入进中华文明的基因里。历史的地层如书页般叠加在一起,续写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图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