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文化在英国民间长盛不衰

2024-08-28 08:21:55 - 环球网

来源:环球时报

小丑文化在英国民间长盛不衰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纪双城

前段时间,伦敦市中心的苏豪区是属于伦敦小丑节的,喜欢看小丑表演的人们,大饱眼福。从1806年人们闭上眼睛都会想象到的那个经典小丑形象在伦敦舞台首次亮相以来,小丑文化在英国始终兴盛不衰,并且还有了不同变体的艺术呈现形式。

作为活动支持人,节日艺术总监丹·利斯在2016年发起了小丑艺术节,在他看来,小丑表演是“一种复兴的艺术形式”。“当人们想到小丑时,他们会自然地想到红鼻子、小丑装扮或者儿童艺人。他们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我们的很多小丑都不化妆,而且他们的身材各异,”利斯对路透社表示,“我们这一行业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戏剧,并能够吸收借鉴任何受到小丑文化影响的事物。”1987年,“英国马戏协会”牵头,在英国的苏塞克斯郡滨海小镇博格诺雷吉斯举行了首届“世界小丑节”庆祝活动。此后,每年3月12日至17日,都会在博格诺雷吉斯举行一次“世界小丑节”。

英国每年2月的第一个周日,伦敦的小丑表演者们都会盛装打扮,为“小丑之父”约瑟夫·格里马尔迪举行一场别样的周日礼拜。在所有从事小丑这一行的西方人心中,约瑟夫·格里马尔迪无疑是永远的“最佳小丑”。19世纪初,他以“乔伊”为名表演滑稽剧目以及英国哑剧,拥有绝对的高人气。在18世纪90年代,格里马尔迪出演的《鲁滨孙漂流记》一直被业内看作是其人生的哑剧代表作。不过事业巅峰之后的他不断和剧场发生矛盾,最终谢幕退休。

据考证,小丑文化源于英格兰中世纪的宫廷小丑制度。宫廷小丑曾流行百年,足智多谋和滑稽可笑的宫廷小丑的任务是给沉闷的宫廷生活带来欢乐,因此宫廷小丑也被称为“弄臣”。当年的小丑们不仅会演滑稽戏,而且多才多艺。到了17世纪,英国内战结束后,当时的统治者克伦威尔宣布废除宫廷小丑制度,虽然在后来的历史上英国几经王朝复辟,但是宫廷小丑制度再没有恢复。

不过在民间,英国小丑行业并没有消亡。目前在英国还有大约数百名小丑,大多在酒吧、乡村俱乐部参与助兴表演,有的说笑话,有的演荒诞剧。另外,在首都伦敦还设有全英小丑协会,该协会除了联络遍布各地会员定期聚会外,还开设层次不同的小丑表演训练课程,供人学习。在很多热衷小丑文化的英国人看来,扮小丑并不仅仅是穿着有衬垫的衣服,踩着高跷逗人乐的谋生方式,更可以展现自己多才多艺的能力。英国遗产文化组织曾经举行过历史性话题的大型试演,挑选克伦威尔时代以来第一位出色的宫廷小丑。同时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刊登招聘广告:“招聘宫廷小丑,要求其有幽默感,有表演天赋,能在周末工作。”

如今,英国遗产文化组织希望在英国所有受保护的古迹景点让宫廷小丑来尽情表演,活跃气氛以重现历史,吸引游客。

在英格兰著名的华威城堡,拥有历史和戏剧学位的丹·奥斯保德斯顿是一位职业的现场解说员,同时也是一位职业的小丑表演者。他在这里扮演一位中世纪的小丑。他经常吹奏各种乐器,变魔术,踩高跷,惹得孩子们兴奋不已。他还辗转于全国各地的古堡、博物馆及城镇间巡回表演。

除了古堡,小丑还会出现在一枚枚彩蛋上。在伦敦东区的一座教堂,一个名叫马蒂·费恩特的小丑演员,就很擅长在鸡蛋上,认真刻绘小丑的脸谱。费恩特还是英国小丑博物馆馆长。这家博物馆更为当地人熟悉的称呼是“小丑教堂”。

路过这里的人,都不会错过博物馆的一扇染色玻璃窗,因为这里绘有纪念约瑟夫·格里马尔德的画像。不将圣徒而是英国小丑行业的偶像绘制在窗上的教堂,放眼全球恐怕也难寻第二家。此外,这里还安葬了至少一位小丑的遗骸,因此很多人认为,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小丑教堂。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