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文”资源 做足“旅”文章

2024-08-28 09:00:38 - 媒体滚动

转自:廊坊日报

深挖“文”资源 做足“旅”文章

核心提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市正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乡村旅居康养新热点。位于三河市区南五公里的杨庄镇,近年来一直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旅游工作已经初见成效。目前,该镇更是乘廊坊雅居项目东风,加快推进文旅融合,文旅产业正在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

庞宝锋,三河市杨庄镇党委书记、四级调研员,先后在燕郊开发区、行宫东大街街道、迎宾北路街道等单位任职,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自2021年6月担任杨庄镇党委书记以来,他扛实“第一责任人”责任,积极思考、主动谋划,探索出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人居环境提升等一系列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尤其在文旅融合方面,进行了更深、更广的探索,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打造廊坊雅居、发展葫芦产业,在千亩平原榛子林、尚德农业田园综合体发展特色种植业,另外,还发展了小窝头鲜桃采摘园、辛军屯鲜切花等特色产业……吸引游客的同时,带动了更多村民致富,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作出了贡献。

先天优势不可辜负规划引领整合资源

自然禀赋和文化底蕴是发展旅游业的两大核心要素,这些先天优势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杨庄镇东与天津蓟州区毗邻,西与大厂回族自治县接壤,辖区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700亩。境内省级公路三香路、平香路纵贯镇区南北,密涿高速三河南连接线横贯东西,连接蓟州区、大厂回族自治县,三河南高速路口紧邻镇区,交通十分便利。区域内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包括中门辛竹雕、夏庄五虎棍、中门辛村和后丞相村艺术家聚集区、鲍各庄葫芦文旅产业、千亩平原榛子林、尚德农业田园综合体等,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先天优势不可辜负。杨庄镇深刻认识到,这些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特色,从而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几年前,杨庄镇联系了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过科学编制并实施《杨庄镇总体规划》(初步方案),明确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今年以来,杨庄镇进一步调整空间布局、压实重点项目,有效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之后,通过一系列举措,在保护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成功地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旅游发展动力,显著提升了杨庄镇的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吸引力、竞争力。

立足实际彰显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品牌

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基础,而立足实际彰显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品牌,避免千村一面,让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才能更好地拓展旅游市场。

在中门辛村打造廊坊雅居。我们在该村成立了农宅合作社,积极开发闲置宅基地资源,提供便利条件,大力发展书画艺术产业,拓宽村集体增收空间。目前,中门辛村已建设名家工作室6家。其中,中门辛书画院是集体项目,主要创作国画和毛笔书法作品:邢大牛工作室主要创作国画和篆刻作品;赵增福工作室主要创作篆刻作品;拾韵堂主要收藏、展出雕塑和书画作品;南塘有梦艺术空间创作、展出油画作品;王汝培竹雕工作室创作、出售非物质文化遗产竹雕。目前,该村已签约中书协、中美协知名画家80余名,并将继续吸引画家、书法家入驻,同时培育书画经济人,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壮大书画艺术品做、展、销全套产业,推动书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邢大牛工作室于7月份发起了“百米长卷绘非遗”书画项目,得到了中门辛村“两委”和三河市非遗协会的大力支持。接下来,该工作室将用笔墨长宣记录每一位三河非遗传承人的使命担当,用写实写意手法描绘每一种非遗产品的历史印迹。百米长卷上,将呈现鼻烟壶制作、闫记熏鸡、京东大鼓、錾刻等共3类78项各级非遗项目。

在鲍各庄村发展葫芦产业。近年来,鲍各庄村的葫芦种植远近闻名,为此,我们针对鲍各庄村实际情况另辟蹊径,用葫芦产业做文章。一是注册集体文化企业。村“两委”召开专题会议,确立了“以发展葫芦经济为主导产业,通过种植葫芦、培育手工艺人、制作销售葫芦工艺品、传播葫芦文化等,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思路。目前,鲍各庄葫芦集体企业已经开发了融入生肖元素、婚礼元素、梅兰竹菊元素、京剧脸谱元素的葫芦工艺品,线上线下销售额已达20余万元。同时,该村已经与北京市一些酒店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合作,鲍各庄村的葫芦工艺品正逐渐走进北京的婚礼现场、书店、茶室。二是建成集生产创作、成品展示、茶饮会客、特色就餐、电商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葫芦文化基地。目前,该基地已经吸引了手工艺爱好者、合作企业纷至沓来,为推广葫芦文化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三是发动村民在庭院种植葫芦。村委会率先利用集体的闲置地块种植葫芦,由此引导村民利用自家庭院的空地种植葫芦,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四是完成葫芦村庄规划设计。借势三河市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在村庄规划设计上融入葫芦元素,在入村路两侧设置景观廊架,同时设置葫芦街灯、葫芦路标,规划了一批葫芦特色村街景观,形成了浓郁的葫芦文化氛围,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体验。五是网上销售葫芦工艺品。鲍各庄村依托葫芦文化基地,利用短视频、现场直播等方式宣传葫芦工艺品,打通网络销售渠道,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在千亩平原榛子林、尚德农业田园综合体发展特色种植业。千亩平原榛子林和尚德农业田园综合体是杨庄镇两大亮点项目,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增收新途径,还成为了全镇文化旅游的一张绿色名片。游客们不仅可以在这里亲近自然,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还可以体验特色种植过程、品尝绿色农产品,而这些特色种植项目也使杨庄镇的旅游产品更丰富,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文旅融合不断推进,“诗和远方”新画卷越发精彩。近几年,杨庄镇乡村旅游不断结出硕果:中门辛村获评“2023年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仅乡村旅游一项,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鲍各庄村葫芦种植户稳中有升,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2023年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千亩平原榛子林、尚德农业田园综合体也通过带动附近村民就业,给全镇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接下来,杨庄镇将继续找准文旅协同发展契合点、着力点,深挖“文”的资源,做足“旅”的文章,锚定乡村振兴目标不懈前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