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用传统文化 做“富裕”文章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吕双虎杨丹杨科嘉
草木葱茏的盛夏时节,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藏族妇女曲美阿珍蹲在地里,挥动着手上的三叉耙子采挖贝母。耙子插入贝母苗间,用力一撬,手指头大小的贝母随之露出地面,曲美阿珍熟练地拔去根须和枝叶,顺手扔进背篓里。一直以来,放牧、挖虫草、种植中药材是曲美阿珍家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种植川贝母让她尝到“甜头”并在家门口挖到了“第一桶金”。像曲美阿珍一样,当地许多农户因此增收致富。
“小贝母”变“大产业”
8月的阿坝迸发出繁盛生机,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北部的卡卡沟,迎来了瓦布贝母采挖季。川贝母作为全国五大贝母类型之一,又以松潘贝母闻名,保健及药用价值极高。
四川国青川贝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青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以川贝母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现代生物科技产业公司。国青公司在阿坝拥有六大种植基地。在川主寺镇卡卡沟种植基地里,曲美阿珍和其他村民们头戴遮阳帽采挖贝母,整个基地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瓦布贝母喜冷凉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的特性,阿坝州高海拔、低气温的环境非常适合贝母的生长。我们通过‘公司+乡(镇)劳务专合社+农户’的方式,实现了瓦布贝母的规模种植,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就业增收。”国青公司董事长颜军生说,该公司贝母种植面积超7000亩。目前,国青公司在松潘发展的川贝母种植户近1000家,每户年增收5万元左右,为藏区农牧民增收创造产业基础。
通过带动农户的方式,该公司先后在阿坝州设立了六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并将中药材进行加工销售,让川西高原的中药材走出大山。
“听说贝母基地生产运营急需资金,我们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做好金融服务。”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工作人员李娟多次实地走访企业,对贝母培育方式、周期和加工方式进行深入了解。8月16日,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为国青公司投放6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支付化肥货款。
文旅融合结出硕果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只有深入当地,才能真正了解到企业发展是如何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这是兴业银行成都分行“金融特派员”冯超在凉山州布拖县走访企业时得出的感悟。
兴业银行成都分行遴选出的首批33位“金融特派员”,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为普惠小微企业送去金融服务。
冯超走访服务的布拖县,地处凉山州腹地,是彝族阿都文化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地区,以火把节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
“布拖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少数民族聚居帮扶县,也是兴业银行重点支持的地区之一。通过金融扶持企业在当地的生产体系,进而集中整合蔬果种植、畜牧饲养、交通运输,让村民们有活干,把日子过实过好。”冯超在多次实地走访中“炼身又砺脑”,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协力打造具有布拖彝族特色的“农产品+文旅”模式,为布拖县一家旅游集团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
该集团身处布拖县腹地的则洛村。近年来,在当地政府扶持带动和金融机构助力下,依托凉山优质的果蔬原材料资源,集团自建了食品产业基地,对当地特色农产品乌洋芋、彝族青稞酒进行加工及销售,并将凉山少数民族独特的歌舞文化、漆器文化、餐饮文化进行整合,再在自有的餐厅网络及社会各类活动中举行凉山少数民族文化表演,让大山里的故事“走出去”,从而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去政府担当金融顾问、去企业担当财务顾问,建立“1对1”结对子关系,坚持客户为本,真正发挥商业银行连接百业的优势,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综合服务,有效帮助政府、企业解决难题的兴业银行“金融特派员”制度,重点解决政府、企业、基层和群众之间金融服务不平衡、供给不充分问题,打通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一公里”。截至7月末,兴业银行成都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近27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0%。